第二十七章 話是不可以亂說的(2 / 2)

前後六十天,用了五十萬左右的勞動力,才將土山修到離城隻有幾丈光景。一天晚上,土山垮下來,把城牆壓垮,這時候好似一條大路通向城牆,若是趁機揮軍一進,安市可定矣。但是倒黴透頂的事當時土堆的主將博伏竟然因為長時間參與土木工程作業,心中鬱悶,去那個地方瀉火去了。結果把曆史給於自己的征高麗第一功臣之位變成了征高麗第一罪人。沒人指揮的唐軍出現了暫時的停頓,因為強調紀律的部隊總是習慣看著自己的長官刀鋒所指。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沒有抓住的人可能就此輸掉戰爭。因而高麗兵立即從城牆缺口衝出來,占領土山,挖出長壕守備著。

唐太宗眼見這麼好的機會白丟了,心裏非常惱火,殺傅伏愛於軍前。李道宗也光著腳到軍旗下請罪,唐太宗嚴肅的告訴他:“你罪的確該死。但既然象漢武帝那樣殺王詼而損失大將,不如象秦穆公重新用孟明視還能取勝,何況你還有破蓋牟、遼東的功勞,這次特別饒了你。”其實是因為太宗皇帝帶李道宗來得目的已經達到了,反正黑鍋一背,生不如死,還不如表現出自己的大度,這樣可以在千古明君的競選中再增加點分數。

後來實在沒有機會,隻好收兵了。據說當時隨軍降將高延壽和高惠真建議直取安市背後的烏骨城,然後直趨平壤。群臣也覺得這辦法好,並且告訴太宗,張亮的部隊也到了卑沙城,可以合兵攻拔烏骨。本來唐太宗也很讚成的,畢竟對於他這種檔次的皇帝,未竟全功就等於失敗。但是長孫無忌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天子乃國之根本,出征應以正兵為主,貿然行險就有使國家敗亡的危險。這個計劃若是一般將軍出征,嚐試一番也無妨。可是您老人家萬一被安市之敵抄了後路,我們大唐可就有笑話看了。”其實長孫無忌看透了皇帝年近五十,已經保守有餘,進取不足了,才提出這個與眾不同的觀點,果然太宗無法反駁他,最終撤兵。

不得不體的是,這次大戰造就了唐兵中的一個偶像人物——薛禮薛仁貴。這位銀槍白馬白袍白麵小將在戰場上如虎如羊群,無一合之敵,一次郎將劉君印為當地武裝所圍,薛仁貴聞訊後,單騎前往營救,擊斬敵將,係其頭於馬鞍,降伏餘眾,救君印回營。從此,薛仁貴名聞三軍。就連唐太宗知道了這件事也不由對旁邊的近臣說:“這就是我的趙子龍啊……”

無論如何,太宗第一次東征還是充滿遺憾的……

大唐貞觀十九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那個偷渡出境的和尚玄奘法師走私了很多印度***回到了長安。

本卷完

第四卷鏡頭回到長安,秦川終於長大到可以邁出秦府的年紀(秦川道可憋死我了,都快十萬字了還沒出過門呢)什麼樣的生活在等著他呢

請看下一卷: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重要的分割線………………………………………

太宗第一次東征終於說完了,其實因為秦川沒有參與說得很簡略,但是寫這段時間的事情,征高麗就是怎麼也比不開的,這可以說是大唐今後二十年軍事生活的主題,豈是可以輕描淡寫。

從下一張起小樓描寫的方向會有一個較大的轉變,其實小樓已經盡力在前麵幾卷鋪墊了,您要是覺得突兀的話,那是在是我筆力不夠,海涵啊,恩公……………………

爆發出今日第六章,第兩萬字,吐血………………

收藏啊,推薦啊,同誌們,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

明日至少五章,多了,不知道,看血夠不夠吧

我看書齋www.5ccc.net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我看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