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密碼曆史之謎1(1 / 3)

密碼的起源之謎

觀點:密碼的曆史幾乎與文字一樣悠久,公元前3000年前古埃及就出現了具有密碼功能的符號。由於密碼的隱蔽性,它不可避免地被首先應用在部族內部鬥爭與軍事戰爭上。早期的密碼雖然簡單,但是其設計的巧妙與使用的出人意料,還是令現在的人驚歎讚許。

密碼何時在人類文化中出現,目前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但是,密碼的曆史十分悠久,這是不爭的事實。應該說,人類文明剛剛形成的時候,就有人開始使用密碼了。在人類文明幾個著名的發源地,都能找到使用密碼的事例。

考古發現,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的某些貴族就有在墳墓中樹碑的習慣,這些墓碑上有些神秘的文字,已經具備了密碼的特征。考古學家說,墓碑上的象形文字不同於已知的普通埃及象形文字,而是由一位當時的書法家經過變形處理之後寫的,但是具體的使用方法已經失傳。人們推測,這種做法是為了給墳墓增加神秘氣氛,提高墓主的聲望。到了公元前1500年左右,還是在古埃及,人們發現了一名陶工留下的信息,他試圖用一種簡單的密碼掩藏自己給陶罐上釉的配方技巧。

希伯來也是較早使用密碼的古老的文明之一。公元前21世紀,希伯亞民族發源於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的吾珥(ur)。這批遊牧民族後來為了尋找牧場而遷移,他們來到迦南的巴勒斯坦之後,被稱為希伯來,即迦南語“越河者”之意。希伯來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曾經開發出了三種加密法,稱為“atbah”、“atbash”和“albam”。這也就是著名的小說《達芬奇密碼》中出現的那種密碼體係。中世紀時有許多修士堅信,在《聖經》的古代寫本中,就隱藏著大量的密碼,那裏有眾多的神秘信息。甚至還有人從中讀出了肯尼迪遇刺與衛星上天等預測,事後被證明大多是生硬的附會及東拚西湊而已。

希臘也有過很早使用密碼的曆史記載。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傳遞情報的手段。有一個希臘城邦想要給對方送出一份非常重要的情報,為了保密和掩人耳目,他們把一個奴隸剃成光頭,然後在頭皮上寫下情報內容,等頭發長好後,這名奴隸就可以帶著這份情報出發。到達目的地後,對方隻要再剃去他的頭發,就可以讀到完整的信息。這種辦法看上去很麻煩,但確實非常安全,因為再嚴密的搜查,也不可能發現頭發下的秘密。希臘的密碼與眾不同,它屬於夾帶加密法,是把密文以隱藏的方式傳遞。但問題是,這種密碼沒有什麼時效性,畢竟不是每次都可以等送情報的頭發長到可以隱藏情報時,才能夠出發將情報傳送到它應該被送到的地方。

中國是著名的文明古國,曆史上也不乏使用密碼的記載。公元前11世紀的周武王時代,就已經使用了一種“陰符”係統,用不同的長度來表示戰爭的結果。《資治通鑒》卷二百零一載:

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唐朝大軍征討高句麗,運糧使郭待封率海軍艦隊從海上進攻平壤,主帥李勣命馮師本運送糧秣武器在後接應。不想補給船隻在海上遇險,未能及時送達前線。郭待封軍中乏糧,作書向李勣告急,但他擔心書信會落入高麗人之手,從而暴露軍中虛實,於是將告急書信寫成“離合詩”。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是公認的研究中華文化的外國人,他曾經稱《武經總要》為“軍事百科全書”。

《武經總要》是中國北宋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曾公亮編纂的一本書,該書輯錄著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軍事通訊密碼表,大概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早的軍用密碼表。當時常規軍事通訊存在著嚴重缺陷,曾公亮創造出了一種“優雅的詩歌密碼”。這種密碼先在一本密碼本中收集當時軍中必用的40個軍事短語,給它們分別編上相應的代碼數字。如:1.請弓;2.請箭;3.請刀……一直到最後:

40.戰小勝。大將率兵出征時,先帶上一個密碼本,同時與指揮部事先約定,利用某一首五言詩作為解碼密鑰。這些事先約定的詩的字數正好是40,每一個字均對應著40個軍事短語的某一個。如果前線發生某種情況,需要向指揮部請示或報告時,就在一封普通的公文中有意寫進詩中相應的一個字,並在該字上蓋章,以示關鍵所在。指揮部接到公文後,根據這個字到約定的詩中檢索一番,便可了解前線發回的意圖。指揮部回複時,如果同意,就重新使用這個字,也夾雜在普通的公文中,蓋章發回;如果不同意,則什麼也不寫,依然原樣蓋章發回。這種詩歌密碼,不僅敵人看不出任何異常,就連送信人也一頭霧水,確實屬於一種可靠的密碼通訊。

真正得到大部分人公認的最早的密碼是斯巴達人發明的(也有說法是斯巴達人從希臘人那裏學習到的)。公元前8至公元前6世紀,希臘半島上出現了200多個奴隸製國家,它們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圍的若幹城鎮,這被稱為“城邦”。在這些城邦之中,有兩個最為強大:一個是由歐洲北部南下定居的推崇武力的斯巴達;另一個是發端於地中海沿岸的強調民主的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