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存在的意義(篇外)(1 / 2)

很多人覺得我這章寫的應該是《地獄之顛(下)》,不是我任性,也不是我遇到瓶頸什麼的不知道怎麼寫了,隻是突然覺得應該跳出來寫寫隨心的感悟之類的。作家所寫的故事很多來源於自身,然後是一些幻想。在自己的小說裏,可以做一回真正的主角,不會像在現實裏那麼受盡失敗的挫折,那麼的茫然不知所措。可是我們終究是要回到現實的,我們終究是生活在現實中的凡人而已,時間會一點一點的把我們雕琢,不管我們是否願意。

應該說寫小說讓我忘記了一些煩惱,讓我有事情可以做,可以打發時間,雖然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意義,更不知道會有多少人來看這篇花費生命去寫的字句。但是這些又有什麼重要呢?你知道人就是那麼糾結的動物,但是作家要不得這種糾結,不能不自信啊!不自信的人怎麼能寫出好的故事,怎麼能堅持不懈的寫下去。有人說隻有那些無聊的沒事做的人才會來寫小說,對,我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家夥了。看看郭敬明、韓寒的成功不由的讓人羨慕,想想現在的自己還是沒有一點資本,沒存款、沒房子、沒車,甚至連個工作都沒找到,你說這算不算很失敗。當然,我知道還有比我更失敗的,比我更慘的。而最殘酷的事實是,不管你多優秀,你都不可能是最優秀的,不管你多垃圾,總有人排你後麵,這就是現實。你可以拿來自我激勵或者自我安慰,那取決於你在什麼位置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就在想人類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我能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你看有些地方一年到頭都處於戰爭的硝煙中,很多物種瀕臨滅絕,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環境汙染並沒有顯著減少,人類的人口還在不斷的增加…..真的,有時候,我覺得世界末日並不遠了。不需要小行星或者外星人來把地球毀掉,人類會先把自己送進墳墓。說到這,我敢肯定的一點是——所有人類麵臨的問題根源隻有一個,那就是人口問題。戰爭、暴力犯罪、工業汙染等等都是人口過多引發的。人類不自覺減少人口,必然由大自然來減少,在地球這個生物圈中,沒有誰是無辜的,每個生命都應該是平等的。如果最高統治者不能為這個圈子造福,那麼他遲早要下台,就像恐龍的滅絕,不過恐龍比我們存在的久多了,嚴重懷疑人類的文明史能夠達到恐龍統治地球的曆史。也許我說的有點誇張了,我也不是什麼反人類的,隻是當我看著北極熊因為全球變暖而無法在北極生存的時候,看到幼小的北極熊餓死的時候,我的心無比的痛(推薦紀錄片《北極傳說》)。可持續發展已經提出好多年了,相信你們在課本上也看到過或在電視上聽到過,但是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實現這種可持續發展就不得而知了。

人的夢想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你說說看你小時候的夢想和現在還是不是同一個。我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個天文學家,因為讀了一些天文學家的事跡和那些偉大的發現,像哥白尼、伽利略、布魯諾等等。上中學的時候,我癡迷於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我發現我真正喜歡的應該是理論物理學,沒錯,就是想成為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理論物理學家。因為我好奇於宇宙,好奇於那些根源性的問題,我覺得人生來就是應該去追尋這些起源的,不然你都不知道你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不過,我貌似生在了一個錯誤的地方,全中國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沒有幾個人,這個區域在國內不能得到支持,甚至在很多國際都得不到支持,因為這不是一個能帶來效益的項目,在美國和歐洲還好點,他們願意為高能物理的實驗撥款專項經費去建設粒子加速器,和設備完善的實驗室以及射電望遠鏡矩陣。不過最主要的是國外有那樣學術交流的環境吧。一直到大學畢業前,我都保持這種天真的幻想,時不時就去蹲圖書館,去借前沿物理學的書,太深奧的物理著作看不懂,就找些通俗易懂的看,很多也是那些作者的一些理論猜想,未得到驗證。現在的物理學不像以前一樣是通過實驗再建立理論,而是理論在引導實驗,一個理論提出來可能要過很久才能有相應的技術去驗證。比如超弦理論。原諒我說的有點偏了,不過你可以想象一下宇宙大爆炸,我們周邊所有的一切以及我們本身在最開始的時候都聚集在一個那麼小的點,然後我們體內還帶有外來天體的元素,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