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不久,阿三的母親有了身孕。當楊向麗親口告訴她,她可能還會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的時候,她忽然想起那個未能降生弟弟。還有父親臨死前,躺在床上蒼白著臉,握著她的手流淚的畫麵。
難道一定要再生一個孩子,才能了卻她母親的心願?阿三想不明白。
元宵節剛過,阿三就帶著這個疑問,和劉小二踏上了回學校的路程。這個假期裏發生的事情太多,阿三都沒有時間好好和劉小二說話。等她想到要去找他的時候,劉小二已經被他父親接到省城過年去了。
算起來,今天還是阿三和劉小二年後第一次見麵。
剛一上車,阿三就拉著劉小二坐到兩個相鄰空位置上。等車平穩的在公路上跑起來以後,阿三望著劉小二,將自己心中的疑惑說了出來。“劉小二,是不是所有家裏都希望多生幾個小孩。你的爸爸媽媽有說過,要再給你生個弟弟或是妹妹嗎?”
劉小二想了想,搖頭說道:“也許是處的環境不同吧。”他看向窗外,歎息道:“在省城養孩子十分不容易。”他掰著手指細數,“孩子的奶粉、尿布,打預防針、買衣服,什麼都得花錢。省城的物價高,要是沒有穩定的收入。養活一個孩子很難。”
阿三聽了這話,有些疑惑,她皺著眉問劉小二,“你爸媽不是在省城做生意嗎?難道他們連多養一個孩子的錢都沒有?”
劉小二搖頭,“不完全是錢的問題,你知道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精力嗎?”
“花什麼精力?”阿三疑惑道:“咱們不是這樣自己長大的嗎?哪裏需要花什麼精力了。”
劉小二搖頭,“你不懂。在省城,孩子一出生除了奶粉,尿布,上醫院,教育方麵不僅要花很大一筆錢,還需要家長花很多心思。”
阿三聽得雲裏霧裏的,疑惑著說:“難道省城的學費很貴?”她撇了撇嘴,“我還想以後去那裏念大學呢,要是太貴了,我還是在縣城念中專好了。”
“不!不是這樣的。”劉小二搖頭,歎息道:“省城的孩子,三四歲,就開始學習唱歌、跳舞、畫畫,或是其他的一些特長。不像我們這裏的孩子,隻要生下來,給他一口飯吃,不餓死,到了一定的年齡,再送她到學校認幾個字就可以了。”
“我們不都是這樣長大的嗎?又不是一定要學習了那些特長才長得大。”阿三對這種精英式的教育方式十分不理解。這不是浪費錢嗎?
劉小二歎息一聲,“不知道,我也不是很懂。可這就是那裏的生活方式。這次我去省城過年,看見到我爸媽家來串門的那些人,他們帶過來的孩子,個個精通十八般武藝;唱歌、跳舞、彈琴、畫畫……就我什麼都不會。”
阿三拍了拍劉小二的肩“我也什麼都不會,可這不還是過了嗎?誰規定的一定要學那些東西了?”
話題就這樣,在兩人討論省城教育中跑偏了。待他們收住了話頭,車子也快要到縣城了。不一會兒,車子進站,司機招呼他們下車,這才拿著自己的東西往學校趕。
阿三雖然在這個學校念了一學期的書,卻對這裏的環境還不是特別熟悉。寒假放了一兩個月的假,乍一回來,竟然有些分不清東南西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