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說這東北大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礦藏數不勝數,真乃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福地,可是卻被滿清之流,視為自家禁地,數百年間,禁止漢人到此,致使明珠蒙塵。
話說到清末年間,關內這裏大旱,那裏雨澇成災,官府又賑濟不力,隻弄得民怨沸騰,而關外卻空留著數不清的良田長草,官府中有識之士,便提議遷關內之民到關外,以解關內燃眉之急。
朝廷雖不情願,可對災民又無別的賑濟之策,隻好睜隻眼閉隻眼,自此漢人皆湧入關外。
在奉天南部海城縣一帶,有一個村子,名叫周家店,此處原本並無人居住,後來關內流民多彙集於此,流民中又多都是周姓,有一個過路的教書先生,在路過此處時,便將這裏稱為周家店。
時光荏苒,周家店從最初的荒蕪,到如今的生機勃勃,皆是因為村民的勤懇。勤快人餓不死,如果勤快人再聰明些,活得就能更加滋潤,就如周家店的周行,從昔日的窮光蛋,到如今海城縣數得著的大戶。
這一年冬天,天色才微亮,周行便已穿戴齊整,不顧屋外寒冷,拄著拐杖,來到三兒子周知的房外,見房門緊閉,屋內又無燈光,不覺怒火中燒,一把推開房門,幾步來到周知炕前,舉著拐杖“劈裏啪啦”的打在炕頭。
周知猛的驚醒,見到是周行,說了聲“爹,你來了。”趕緊穿衣下炕,周行怒氣沒能出完,仍不依不饒道:“逆子,如今已是什麼時辰,你還在蒙頭大睡,我昨天怎麼交待你的,要你早些起來,趕到韓家去,你就是這麼做的……”
周知穿戴好後,周行還不罷休,不停口的教訓周知,周知煩了,說道:“不就是逛了趟窯子嘛,有什麼大不了的,你老人家不會是因為我在麗春院,被人給攆得暈了頭,從樓上摔下來,跌破了頭,弄得人盡皆知,不好意思出門見人了吧。”
周知話剛說完,就知大事不妙,急忙起身要向屋外跑去,果不其然,沒跑幾步,就被周行用拐杖打在後背,周知腳上不穩,踉蹌著衝出了門。
門外正好走來一人,扶住將要跌倒的周知,周知抬頭去看,見那人是他的母親柳氏。
柳氏扶住周知,上下打量幾眼,見周知沒有傷到哪裏,這才瞪了屋內周行一眼,周行吧唧幾下嘴,最終沒敢再吱聲。
“這不是老三嗎?老三你這是怎麼了,頭可才剛好沒多久,怎麼又摔上了。”周知聞聲去看,見柳氏身後跟著一個婦人,年紀不大,頗有幾分姿色,這人不是旁人,正是周知的大嫂,名叫趙怡蓮。
周知站好身子,說道:“我這是在練醉拳呢。”
周知邊說,還比劃了幾下招式,趙怡蓮笑了兩聲,上前扶住柳氏,走過周知身邊時,小聲對周知說道:“醉拳是怎麼練的,老三你不會是一大早起來,就喝醉了吧。”
周知被趙怡蓮噎了一下,心中很是不快,又沒別的辦法,眼睛瞪了趙怡蓮兩眼,趙怡蓮卻不怕他,衝周知冷哼一聲,扶著柳氏,一起進了屋子。
周知搖了幾下頭,有些弄不明白,趙怡蓮最近是怎麼了,從前對他可不是這樣,周知從小就和海城縣大戶,韓遠的女兒韓小小訂下親事,韓小小又和趙怡蓮相交莫逆,因為有著這層關係,趙怡蓮待他一直親近,直到麗春院那件事後,趙怡蓮才對他有些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