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君蘭芳此次遊美,到處受無上之歡迎,學界尤為重視。前在紐約芝加哥等處演戲時,各處學校校長教授等,觀梅劇畢,多對學生講演中劇之構造,嫻雅有法。梅君之藝術敏妙無匹。至關於音樂戲劇等班之教授,更無不告令學生觀梅劇者,蓋皆承認中劇有文學之價值也。及至羅散格裏司城Los Angeles演劇將畢,有波摩那大學校長晏文士博士Dr. Charles K. Edmunds及鄧勤博士Dr. Kemeth Duncan者,皆友人司徒寬之業師也。一日對司徒寬君曰:前讀紐約芝加哥等處之報,對於中國劇,及梅君藝術之批評,異常佳妙,鹹雲有文學上藝術上極大之價值。及梅君到此演劇,吾二人及各教授往觀數次,果如所言;且梅君之長處,報中尚有未盡者,真名下無虛也。吾儕協議,欲由本學校贈與梅君文學博士榮銜,君試為叩之。司徒寬君來商於餘,餘告梅君,梅君遜謝,嗣僉以為此名譽學位,當無不可。司徒君以告校長,校長乃召集全體校董教授大會,提出此議,得一致讚成。於是校長來言,六月十六日,為本校畢業之期,贈與梅君榮銜典禮,即於該日行之。司徒君曰梅君大致於六月六日離此,赴檀香山,必不克候。校長曰:本校贈銜之禮,向極榮重,倘本人不到,則不便贈與,此校章也。今年春本校欲贈與施肇基君法學博士榮銜,因彼往歐洲,不克親到,遂作罷。此次如梅君不能到,則殊為難處。司徒君曰:檀島行期已定,不能變更,奈何?校長曰:容吾思之,或有變通辦法,可提前開一特別大會行之,但仍須全體校董教授通過,蓋十餘年前,曾有英國工黨首相麥克唐諾君Ramsay MacDonald來美,東方某大學贈與榮銜,亦因彼不克候,遂提前開一特別大會贈之。數十年來,隻有此一例,茲可仿照行之。顧此事本不易通過,所幸梅君名譽偉大,或能全體讚成也。次日,又召集大會,提出此議,竟獲全體通過,乃定於五月二十八日舉行。屆期,午後二時,梅君先到校長宅,餘與司徒寬、梅其駒,三人同行,蓋梅其駒亦襄理此事者也。梅君就校長室易禮服畢,由鄧勤、徐璋兩博士陪行至該大學。禮堂約可容千餘人,台上列椅二十餘列。校長、梅君、鄧勤、徐璋坐第一排,其餘則校董教授百餘人,分坐之。餘亦濫竽其中,皆著博士服,雍容大雅。台下為學生,兩廊為來賓,一堂濟濟,皆極肅靜。對麵樓上,則坐高級生二百餘人,盡著學士冠服,尤為莊嚴。入座後,先由校長致開會詞,奏樂,對麵高級生唱慶賀歌畢,由福麗滿博士Dr. Luther Freeman代表全體教授,登台演講。先講「青年人之義務及責任。」未雲:現由中國來一青年,大可為人取法,此青年為誰?即梅蘭芳君是也。吾初次看梅君之戲,為春香鬧學,見其滑稽之態,笑不可仰,及至後台晤麵,則又見其靜穆之氣,盎於麵部,接人謙恭和靄,便知為一極大之藝術家。以梅君名滿世界,而見年長者猶似執手於禮,此吾美國青年最缺乏之道德;故吾應以為法也!在中國之禮教,原係如此,如父兄並稱,子弟列侍,可知青年人對年長者之舉動,應如何矣。故中國每見人恒問貴庚,蓋倘比己年長,則當執弟子禮,所謂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此亦吾人所當取則者也!講演畢,鄧勤博士離位,對校長斜向立,校長亦起立。鄧勤博士致詞曰:茲有中國大藝術家梅蘭芳君者,藝術之高,世界公認,無待贅述。但人隻知其為大藝術家,而不知亦大文學家也。梅君於演劇之外,更竭力於戲劇之學問,研究戲學二十餘年,創作甚多,貢獻於社會者亦極夥,家中藏書甚富,關於戲劇圖書尤多。近在北平,首創戲曲學院,自任發起人。梅君不但有功於藝術,更有功於社會,且有功於世界,茲特介紹於校長之前,請校長贈與梅君文學博士榮銜。蓋梅君所貢獻於社會者與校中贈與榮銜之規章,極相符合也!言畢,乃請梅君起立,介紹與校長。校長曰:鄧勤博士所言,君之貢獻社會之成績,本校長早有所聞。茲代表本教授公會,贈君文學博士榮銜。言畢,親授與博士文憑,複由其它兩博士將「博士帶」與梅君著於肩上,全場鼓掌致賀。梅君登台演說,其詞為語體,今徑以原文發表之:「校長先生,校董諸公,教授公會諸公,各同學,各來賓:蘭芳今日得蒙獎授榮銜,非常感謝諸公!此舉是表現對於我們中國人最篤厚的國際友誼!蘭芳不過是微末的,個人遊曆貴邦,是要吸收新文化的,隨帶表演自己一點藝術,藉博貴國學者之批評。遊曆將完,細心體驗,知道果然能夠得到諸公對於我們民族,益加諒解和同情,這不第是我們的藝術成功,乃是貴國人士的好感,能夠明了我們這次遊曆的意旨。從廣大的意義上言之,我們此來是要盡我們微小的力量,促進文明人類的最懇切希望的和平。按照曆史的例證說來,真和平不能夠從武力上得來的;人類希望的和平,不是暴亂後的平靜,真的和平是要從精神理智與物質裏麵增進人類的發展和生長,要維持世界的真和平,人類是要互相了解,互相原諒和同情,是要互相扶持的,不是要互相爭鬥的。我們中美兩大民族,希望的人類和平是根據國際的信用和好感;要達到這個目的,須要大家從藝術和科學上有具體的研究;要明了彼此的習慣,曆史的背景,及彼此的問題和困難。蘭芳這次來研究貴邦的戲劇藝術,荷蒙貴邦人士如此厚待,獲益極多。蘭芳所表演係中國古代的戲劇,個人藝術很不完備,幸蒙諸公讚許,不勝愧怍。但蘭芳深知諸公此舉,不是專獎勵蘭芳個人的技術,乃是表現對中國文化的同情,表現對中國民族得友誼。如此,蘭芳才敢承受此等真大的榮譽,以後當益加勉力,才當得起波摩那大學家庭的一分子,不負諸公的獎勵!」梅君演說畢,複由梅其駒君用英語重說之。說畢,掌聲雷動,曆數分鍾之久。當即奏美國國樂,對麵禮服生複唱國歌,全會起立。歌畢,禮成,各博士均來握手,口稱「多克他爾」,向梅君進致賀詞,校長及當事諸公,皆曰:梅君演說詞,命意異常之高,本大學贈與榮銜以來之演說,此為第一。即索全詞排印,分散學生,永遠保存。複與眾人拍照,又與校長合拍一影畢,校長特請梅君與餘等,在該校飯廳晚餐。廳共設三十餘棹,每棹十餘人。餘與梅君及同人共坐兩棹,座上有校長家族、鄧勤博士家族及教授數人,共食之製,意在表示親近,故歡悅之氣,充溢四座。食將畢,有音樂組之學生,起立唱歌三次,以致敬意。末又移至梅博士座前歌之,猶為表示親近也。飯畢,校長導觀宿舍等處,時已八點鍾矣,乃興辭而歸。梅君、餘與徐璋博士,共乘一車,路間花木繁盛,橘柚猶多,蓓蕾滿枝,異常美麗。次日各報,飽載此事,亦皆雲梅君之演說,設詞命意,極為得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