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戲場的籌備(1 / 1)

有許多朋友說:『這次在外國演戲,非把劇場完全改成中國式不可!要不然,看完戲以後,他門總要拿中國戲和外國戲比較比較,結果必定有很大的隔膜。若是把劇場完全改成中國式的,一開幕,使他們精神一新,就要用另一副眼光來看牠,自然沒有和外國戲比較的思想了,既然用另一種精神來研究中國劇,就比較容易聽進去了。』這話自然很有道理,但是在事實上怎樣才能把一個外國劇場改成中國式的呢?而且梅君到美國後,要在好幾處演戲,並不是單在一個劇場裏出演,各劇場的尺寸高矮局式等等,當然都不同,那麼這個布景應該以什麼劇場作標準呢?我每天在工作之餘,就遊戲似的用幾塊紙板比試著看這布景怎麼製造才合式,韓佩亭、夢書田二君也很幫助,大約改了幾十次格式,才能將就著用。但是要那種花樣呢?雖然調查了二十來個劇場,然而不是太俗氣,就是太雜亂,否則就失之太小巧,末了,以為故宮裏的戲台比較大方,於是決定照他來畫。雖然使畫工改了十幾次,然而還不滿意;不過動身的日子已近,隻好將就著用了。戲台前作了兩根柱子,上掛一付對聯。乃黃秋嶽君手筆。是:

四方王會夙具威儀。五千年文物雍容。茂啟元音輝此日。

三世伶官早揚俊采。九萬裏舟曆聘。全憑雅樂暢宗風。

台上的桌椅,都是特別製的,可以特憑放大縮小。所以尺寸,都比中國普通的加大,因為外國戲台寬大。兩邊有龍頭掛穗,朱紅描金,頗覺富麗堂皇。外國人對這戲台上的一切布置,都感到莊麗調和。

除了對於戲台上的裝飾外,為劇場門口作了一百多個燈籠,幾十張畫片,以外還有旗幟等等,都取中國式。又給看座人員,作了十幾身特別中國式的衣服,為是可以變化觀客的眼光。監場和場麵人員,也有製服,這一切頗引起外國人的注意和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