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憶”的需要去補充“記”,將使“憶”更有效也更完全。
體係樹對於“憶”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從一係列刺激聯結迅速找到想要的內容,這隻有清晰的體係樹才能做到。
就像收拾房子,如果大致分類,什麼東西在什麼地方,這就會給使用製造方便。否則,就算這物品(刺激聯結)實際存在,也找不出來。不能使用,相當於沒有。
人有遺忘的本能。如果刺激聯結無序,很可能就作為無效信息清理出大腦。記憶的效率將很低。
重溫往往就是再記和再憶,來防止遺忘。
2.完美實現記憶係統化
從記憶的具體方法來看,如何實現完美的係統化呢?
(1)整體記憶,也就是反複說的提綱挈領使零亂的材料係統化,係統化的知識便於記憶,也便於遷移。對記憶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和概括,使之成為一個係統作為骨架,然後把零亂龐雜的知識作為血肉按其內在聯係填充進這個知識網絡,使其牢固完善。
(2)化整為零,使較長的材料單位化、概括化。似乎看上去與係統記憶法截然相對,其實不然,它是係統記憶法成功的不可或缺的補充。
■ 應用:理清曆史脈絡進行記憶
1.係統記憶曆史知識
曆史學習,是不是讓你總感到頭緒繁多、難以掌握呢?死記硬背的結果,費了很多時間,吃了不少苦頭,記住的往往是一些零碎知識,掌握不住曆史全貌,在回答綜合性問題時,常感到束手無策。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運用係統記憶法清理曆史脈絡,掌握曆史階段的輪廓,以便於鳥瞰全局。
例如,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之間的曆史。
(1)這段曆史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不斷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曆史。
(2)在這一曆史時期,一方麵是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發動了五次侵略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另一方麵中國人民掀起了三次革命的高潮(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八大事件”。
(3)書本上其他章節的內容都可以看成是這八大事件的“附件”。例如:禁煙運動是鴉片戰爭的前奏;撚軍和少數民族起義是對太平天國運動的響應和延續;洋務運動是清政府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同資本主義國家打交道的過程中產生的;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反對段祺瑞的“護法運動”可以看成是辛亥革命的延續,順此脈絡回憶出這一階段中的各個曆史事件。用同樣的辦法對其他曆史階段進行整理,頭腦中零碎的知識就走向係統化、整體化了。
2.學生運用係統法要注意
對於學生來說運用係統記憶法,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內容。
一方麵,學生在複習中要“以課本為本”,對每一門功課都要從頭至尾逐章節地梳理和歸納。通過對課本的“圈點批注”,對應記憶的知識點進行加工處理,使之明確、簡化和凝縮,形成易於記憶的知識網絡。對於數學、物理、化學三科,需要納入記憶係統的有概念、公式、定理、法則,書上典型的例題、習題、參考題,以及解題方法與技巧。政治、曆史兩科,文字表述比較複雜,理論層次、知識要點也不像數理化那樣清晰,因此對這兩科進行係統記憶,更加需要把書讀懂,按自己的思路提煉、歸納出知識要點,使其更利於理解和記憶。外語主要是循著課文由淺入深的順序,結合課文的語言環境記憶單詞,結合句型實例記憶語法。語文的情況雖然比較特殊,教材對升學試題的限定性最小,但仍然要“以課本為本”。不過,要選擇教材中與升學試題相關性強的內容進行係統記憶,如漢語拚音、標點符號、文學常識、語法以及要求背誦的內容。另外,文言文相對現代文來說,不僅篇幅較少而且規律性強,知識要點比較明確,易於掌握要領、舉一反三,所以在語文學科裏,文言文對升學試題的限定性相對強一些,對這部分內容也可以進行係統記憶。
另一方麵,對於那些不便在書上“圈點批注”的難點、疑點以及易混易錯的內容,可以在筆記本上另行歸納整理。做筆記的內容占多大比例,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如你善於做筆記,平時也有做筆記的習慣,語文表達能力較強,那麼做筆記的量可以大些;如果做筆記很吃力,則不要效仿別人做大量的筆記,那樣會耗費許多時間而得不償失。總之,要以高效利用時間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