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學齡前兒童(1 / 2)

隆慶二年,也就是公元1563年,在被後世稱之為穆宗皇帝吃完中秋月餅的第三天,朱翊鈞出生了。關於朱翊鈞的出生,實在是乏善可陳,既沒有什麼天文異相,也沒有什麼地理奇變,甚至他媽連夢都沒做一個——比如青龍入懷、白虎進帳,朱翊鈞就哇哇亂哭著來到了1563年的秋天。這使朱翊鈞後來總結自己的一生時很不高興,覺得自己的出生實在是太普通、太對不起一個偉大人物了。

當然,如果說朱翊鈞的出生沒有什麼征兆那也是不對的。就在朱翊鈞出生那天,王府一個小宮女打碎了一個青花大碗。本來嘛,碎了就碎了,不過就是個青花大碗罷了,教訓一下小宮女,讓她以後小心一些就是了,可管事的大太監不這樣認為。他訓斥下麵的人說:“一點政治敏感都沒有!”他分析說:

一、為什麼早不打碎晚不打碎,偏偏要在皇子出生的時候打碎?居心何在?

二、這個小宮女是坤寧宮的人,誰都知道,坤寧宮的孝安皇後跟皇上感情已經破裂,沒有離婚是為了顧全大局,現在這坤寧宮的小宮女來這裏打碎青花大碗,誰敢保證這裏麵不會有什麼問題?——這裏,大太監有些穿越了。按理說,那時候還沒有孝安皇後,也就沒有所謂和皇上感情破裂之事。但人家領導要穿越,下麵的人也沒有辦法。

三,青花大碗上麵有八條龍,這裏的龍不是一般的龍,不僅僅是裝飾,不僅僅是藝術作品,而是一種象征,一種精神,一種信仰,這宮女把青花大碗打碎了,就是打碎了這象征、這精神、這信仰。

真是不分析不知道,一分析嚇一跳。下麵的小太監聽了大太監的分析,佩服得五體投地,連連點頭,都說:“怪不得大哥的官做得這麼大,是有水平,是有水平。”

於是小宮女被重責一百大板,流放黑龍江苦寒之地。

除了小宮女打碎青花大碗的征兆外,還有個征兆,那就是王府內的一隻野貓生了隻小貓。按道理,宮內的管理這麼嚴格,是不應該有野貓存在的。可由於最近宮內的太監們忙於準備皇宮的秋遊活動,又加之活動經費分配不均,都在鬧矛盾,導致宮內的衛生和防禦工作部門互相扯皮,使野貓有機可乘,來這兒生了個小貓。

那天,朱翊鈞的哭聲和小貓的叫聲相互呼應,一唱一和,為死氣沉沉的宮裏增添了一絲活力。

朱翊鈞兩歲那年,在皇宮內蹣跚學步時,遇到了這隻與他同時來到世上的小貓。那時朱翊鈞正搖搖晃晃地在宮女的攙扶下沿著牆根走,走的姿勢極其難看,一點也不符合一個皇太子的身份,期間還摔倒過兩次,嚇得宮女臉色蒼白。突然之間,這隻小貓從洞裏竄了出來,與朱翊鈞麵對麵地碰上了。朱翊鈞沒有嚇著,宮女卻被這突如其來的動物嚇得尖叫一聲,癱軟過去。

兩個小家夥先是惡狠狠地死盯著對方,好像兩個情敵,接而張牙舞爪,對對方進行恐嚇和辱罵。當雙方發現對手都沒什麼害怕的樣子時,兩個小家夥和解了。朱翊鈞伸出小手,企圖與小貓握手言和,這時宮女蘇醒過來,見到這情形,大叫一聲,聲音尖銳得象搖滾歌手發出的。小貓哧溜一下飛快地逃掉了。朱翊鈞為此很不高興,張嘴大哭起來。

雖然這次會麵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結束了,但小貓卻給朱翊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多年以後,當朱翊鈞回顧自己的一生時,還飽含深情地說:“要不是那隻貓,我的童年將會多麼的枯燥無味啊!”

與小貓的第二次會麵是在朱翊鈞五歲之時。這時的朱翊鈞還是個學齡前兒童,而這隻貓卻已稱得上老奸巨猾了。

那時朱翊鈞在皇宮之中百無聊賴,由於身份的限製,既不能與一般的小太監嬉戲,也不可以跟花瓶一樣的宮女調情(當然,那時他也還不懂得風月之情),隻能無所用心地享受著榮華富貴。朱翊鈞最喜歡的,就是坐在小水池邊,看看水中的魚,再抬頭看看天上飄過的雲彩。這一看,隻要沒有人打攪,就可能是一下午,還會自言自語地說:“為什麼?為什麼?”如此看來,我們可以說,那時的朱翊鈞就已經開始了對存在、虛無、生與死、快樂與痛苦、出世與入世、理想與現實等等問題的思索了。

隆慶二年(1568年)春天,張居正以內閣輔臣的身份,向穆宗上書,建議早立太子。張居正說,太子是國家之本,君王之儲貳,早立太子,有利於國家的安定團結。張居正在上書中順便拍了拍馬屁,說他當年在裕王府見到皇子時,就知道他聰明過人,睿質夙成,一定能成大氣,拍得穆宗心花怒放。穆宗采納了張居正的意見。三月初九,穆宗在皇極殿傳旨,冊立朱翊鈞為皇太子。冊立皇太子的冊文是一篇典型的官樣文章,雖然它是由一幫大學士智囊班子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