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集體備課的形式上和途徑上進行改革,每次備課按年級分組同時進行,做到定主題、定研究方法、定主備人。備課的重點圍繞教材,著力教學內容、方法的研究。同組教師同備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反思一節課,共同研討交流,所有老師均有自己對教材的深入思考和獨特見解。通過對教材的研讀、解讀,幫助教師提高備課質量。通過具體的實踐感覺到這樣的備課形式貼近教學實際、具有實效性。
(二)按時上課求態度,過好常態關
抓實抓好“常態課”是增強教學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我校的常規課堂在“實”上下工夫,在“活”上有創新,注重教學策略有效性的研究,努力實現教與學方式的真正變革。包組領導和帶班領導每天不定時地對所有任課教師進行抽查,發現違反常態課要求的現象,立即給予糾正,並納入到教師考核中。這一做法得到教師的認可,教師們努力讀懂教材、讀懂學生、讀懂課堂。讓更多的教師把常態教學變為綠色教學。
(三)師徒磨課求精度,過好入門關
我校建立師徒結對機製,鼓勵年輕教師與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結成師徒對子,舉行了師徒結隊儀式,簽訂了師徒結隊協議書。師傅和徒弟之間經常互相聽課,開展課堂教學擂台賽,共同磨課,共同交流研討。師傅指導學徒製訂教學計劃,定期進行質量分析,撰寫教學專題小結等。這種師徒結隊、以老帶新的模式,使一批年輕教師快速成長起來,同時也更新了老教師的教學觀念,真可謂教學相長。
(四)教研議課求廣度,過好研究關
我校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促進“教”向“研”的轉化。要求教研組活動人人參與,固定的教研時間雷打不動,實行“主題教學”“主題教研”“主題議課”的教研模式,紮實開展說、講、評一體的教研活動,切實推行“同課異構”的教學模式,同組老師執教同一課題後,由教研組進行評議,主要從課堂模式、目標達成、手段運用、教學效果等方麵進行議課,教師以旁觀者、執教者的雙重身份,審視他人與自己的教學,達到了博采他人之長,彌補自己不足的效果。
三、以賽促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在密切關注常態課教學的同時,我校舉辦了多種競賽活動,為老師的自我展示提供了平台。我校成功組織上級部門要求的藝體課堂教學競賽、創新杯課堂教學競賽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堂教學競賽,均取得優異成績。
2011年,我校以“百家講堂”課堂教學競賽為契機,開展了以“唱響高效課堂主旋律,打造精英團隊”為主題的課堂教學競賽活動。為參加佳木斯市小學第六屆“百家講堂”課堂教學競賽選拔賽手。本次競賽活動共有50名教師參加,其中班主任27人,科任教師23人。涉及數學、語文、英語、科學,思品、音、體、美、生命教育、綜合實踐等12個學科。本次競賽通過明星教師的精品課、骨幹教師的示範課、中年教師的經驗研討課、青年教師達標課4個不同層次組成的課堂教學研究體例,打造屬於我校自己的品牌教學競賽活動。所有參賽教師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許多教師在上好自己課的同時,還抓住這次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搶時間、擠時間聽課,並認真填寫聽課反饋意見表,認真撰寫了教學反思。最後圍繞“打造高效課堂”的主題,學校組織了論壇活動,以賽促研、以賽促思、以賽促發展。
教學競賽活動的圓滿結束,我們收獲很大,感觸頗深:第一,本次競賽活動,老師們以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為抓手,深入教學研討,展示自己的課堂教學。學校從整體上進一步了解了課堂教學情況,看到了課堂上老師學生的教學狀態,也發現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優點和存在問題。第二,學校以各項比賽活動為平台,讓老師們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自己的風采,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第三,老師們以活動為載體,在活動的驅動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總結出了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亮點,理順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了課堂教學的一些模式。第四,市進修學校領導、專家深入學校指導教學,給老師們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給了很多指點和思想引領,提高了老師們的認識。對教師個人的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通過我校開展的常規教研和主題教研活動,達成以下幾方麵的目標:一是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在原來的基礎上都有提高;二是每個教研組都有優質高效課堂的典型教師和典型經驗;三是每個年級組都形成濃厚的研究課堂教學的氛圍;四是課堂教學效益有較大提高,能夠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麵提升;五是明星教師、骨幹教師凸顯教學特色,帶動教師隊伍迅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