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廢品利用2(2 / 2)

前15000米的爬升並不怎麼費力,但是當戰機從15000米高度再向上衝擊的時候,卻顯得非常的緩慢,也非常的吃力了。

霍坤迅速的拉下了氧氣麵罩,大口的,貪婪的吸著裏麵濃密的氧氣,雖然坐艙是整體加密式的,但是在這樣的高度,他還是要依靠氧氣瓶的幫助,不然肯定無法保持情形的神誌了。

發動機咆哮著,或者說是哮著粗氣,將戰鬥機帶到了21000米的高空,卻再難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了。其實這幾乎已經是Su-27的極限升限了,以強調中低空機動能力設計的第三代戰鬥機(西方的叫法,按照前蘇聯與俄羅斯的叫法,這應該是戰後第四代超音速戰鬥機)並不怎麼重視高空作戰能力,甚至並不怎麼在乎極限升限,很多的最大升限都在20000米以下,能夠達到21000米已經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霍坤強壓著心裏的難受,艱難的舉起了右手,按下了一個控製麵板上並不怎麼現眼的按紐,飛機突然一頓,隨即像是喝下了興奮劑一樣,又開始將戰鬥機向著更高的高空推動了。他開始使用了發動機的噴水功能。這在以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為主的第二代戰鬥機中很常見,通過向燃燒室加水,提高發動機的瞬間推力。但是在以渦輪風扇發動機為主的第三代戰鬥機中,這種功能已經很少用了,但是他們使用的這種國產的F-11(Su-27的炎黃生產型,是炎黃按照專利進行生產的)上,對發動機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其中的重點就是加上噴水裝置,為戰鬥機提供短暫的強大推力。

為什麼要給Su-27這種經典製空戰鬥機加上這種裝置,還要說到炎黃空軍的現代化建設上來。隨著大量的國產戰鬥機推居二線,以及國家防空要求的提高,本作為高空防空主力的F-8在質量與數量上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化戰爭的需要了,而要改進這種已經從總體上落後的戰鬥機,其經費並不比研製一種新的高空戰鬥機少。而要研製新的高空防空戰鬥機,卻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即使得到了歐洲的援助,並且從俄羅斯獲得了一些技術援助,但是以炎黃的總體戰鬥機研製能力來算,最快也隻能在十年後投入部隊使用。那麼,在這十年中,就必須要找到一種合適的解決辦法,最後的目光就落到了這些國產的F-11戰鬥機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對發動機進行一定改進,盡量不要動機身的總體結構,所以,最後就選擇在加力燃燒室內加裝噴水裝置,讓F-11當上了臨時的高空反空戰鬥機的角色。

當戰鬥機上升到22000米的時候,霍坤已經明顯感覺到發動機的功率達到了極限,再無法上升了,而他現在更加關心的是戰鬥機攜帶的燃料能否夠他們完成任務,以及怎麼躲過下麵那些日本防空驅逐艦的攔截。最後這點他還不是很在意,日本艦隊使用的“標準”防空導彈的最大射高隻能到達20000米,對他們還無法構成多少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