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戰爭經費2(2 / 2)

現在他們在討論的不是別的時候,就是關於戰爭花費的問題,而引起了這場政府與軍隊“大對峙”的原因正是才結束的對日本南方艦隊的打擊行動。戰果是輝煌的,行動也是成功的,但是,消滅了日本艦隊,阻止了戰爭物資落入台灣軍隊手中,這並不代表著這次行動就完全成功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句話雖然是對於戰爭傷亡來說的,但是用在戰爭的花費上,照樣有它的道理。

這場震驚了世界的海空大戰,同時也震驚了坐鎮北京國務院的王子哲,他是被那張物資彈藥消耗單給嚇住了。一場海戰,發射的反艦導彈數量達到了1058枚,其中從法德進口的ANSF384枚,按照平均單價350萬美金計算,這384枚導彈就是13億4400萬美金;從俄羅斯進口的“俱樂部”導彈384枚,按照平均單價150萬美金計算,這384枚導彈就是5億7800萬美金;國產的C802導彈145枚,按照單價80萬美金計算,這145枚導彈就是1億1600萬美金;國產C301導彈(國產的第二代超音速反艦導彈,性能與SS-N-22導彈差不多)145枚,按照單價120萬美金計算,這145枚導彈就是1億7400萬美金,總計22億1200萬美金。這隻是用來發動攻擊的導彈一筆的經費,還不算損失的20多架戰鬥機,以及那些戰鬥機花費的燃料,空戰用的空空導彈的費用,飛行員的補助等等!而這些一定不會比這個數字少,而是大很多。如果當王子哲看到潛艇部隊交上來的軍費清單,恐怕他要準備親自去找羅炳談談國家經濟的難題,為這位花錢如流水的前線總司令上上經濟方麵的常識課了。

現在他們爭論的焦點,就是這場戰爭到底應該控製在什麼規模上,以及軍隊到底應該以什麼辦法來打這場戰爭。如果一味的拚高技術裝備的話,恐怕最先支持不住的不是前線的將士,而是後方的國家經濟了。

“總理,你開始說的那些困難我們都知道!”羅炳知道在說經濟方麵的問題時,自己絕對不是王子哲的對手,聰明的轉移了“戰場”,將這個大方麵的問題縮小成了局部問題,“我們這次的行動已經取得了第一步的勝利,現在日本主力所在的北方艦隊還沒有受到打擊。我們絕對不能放過……”

“等一下!”王子哲一看出羅炳在布置一個圈套,趕緊打住了他的話,“現在先不說具體的戰事,我隻是想知道,你們前指到底準備怎麼來打這場戰爭,到底需要國家負擔多少的軍費!”

“這……”羅炳愣住了,他不是沒有計劃,而是在這個時候將他的“宏偉”計劃提出來,肯定會遭到總理的“槍斃”。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統一國家!”何楚生在這個時候及時的幫助羅炳避免了尷尬,“為了國家民族的統一,就算我們付出再大的代價,我們也不能後退一步,這個問題,在戰前已經解決了!”

“但是,我們並不能做出超過國家力量的事情啊!”王子哲明白在講這些大問題上,他根本就不是何楚生的對手,幹脆很現實的討論這個問題了,“為了統一國家,我們是可以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冒險讓另外的十四億人民因此而受到損害。不管是台灣的2000多萬同胞,還是我們的14億人民,都是我們政府服務的對象,也是軍隊保護的對象,我們不能因為2000萬人的問題,而損失14億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