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飽和攻擊2(1 / 2)

看到雷達屏幕上的雪花正在減少,古木終於鬆了口氣。在開始的那段時間中,他幾乎檢查了整個雷達係統,確認並不是自身的原因,而電腦的分析結果也出來了,是受到了嚴重的壓製性幹擾,而兩分鍾前,他也收到了後麵的情報,這次炎黃的彈道導彈攜帶的並不是大威力彈頭,而是幹擾彈頭。在15枚重達1500公斤的中程彈道導彈的彈頭中,裝的是成噸的被動幹擾鉑條以及數台主動幹擾器。雖然精通電子學的古木(東京大學電子學碩士)並不相信炎黃人能夠將那些嬌貴的幹擾器放到環境惡劣的彈頭中去,但是現在他也沒心情去仔細想這些問題,畢竟雷達已經能夠正常使用了,艦隊最重要的探測手段也恢複了。

雷達屏幕剛一清楚,隨即又模糊了起來,上千枚閃動著的亮點讓古木差點又認為受到了幹擾。但是,這次電腦卻沒有做出是幹擾的判斷,紅色的警報燈亮了起來,他們受到了攻擊,那些亮點不是幹擾產生的,而是導彈的目標反射信號!

一千多枚!這是個什麼概念!古木隻覺得自己有點無法理解這個數字,但是過硬的專業數字讓他迅速的把這個發現傳到了作戰部門。

“金剛”級的自動化係統是非常先進的,隻要戰艦進入了戰鬥狀態,很多動作都不需要人來控製,當然,專門需要人來控製的場合除外。而現在,全艦早已經進入了戰鬥狀態,當雷達的發現一傳到了作戰部門後,那邊的電腦迅速的啟動了導彈發射程序,並且等待著下一道命令的到來。

在傳輸信號的同時,火控雷達的中央電腦也開始處理著這個龐大目標群的數據,首先鎖定的目標有16個,這16個對本艦構成最大威脅的目標將是第一批升空的32枚“標準ⅢA”導彈的終點。不到兩秒鍾,第二批的16個目標也被鎖定,隻是暫時還無法分配到導彈來對付這16個目標,隻能等到下一次導彈發射了。很快,一共四批的64個目標都已經被精確鎖定,雷達也開始全力跟蹤這64個目標。

其實以“金剛”級上的SYD-1D型“宙斯盾”雷達的性能來說,可以同時對付64個目標,隻是子係統的性能瓶頸製約了這點。武器係統的性能就如同一個木桶一樣,所能夠發揮的最大性能將由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而現在的情況正是這樣,“宙斯盾”隻負責發現與鎖定目標,並且在防空導彈的飛行中段進行引導工作,而最後幫助導彈照射目標的任務必須要由另外的照射雷達來完成,“金剛”級上的照射雷達隻有3部,與“伯克”級一樣,即使是按照最佳的環境,對一枚導彈的最後照射時間隻有5秒,那也隻能夠同對付15個目標,同時打擊16個目標已經是極限了,當然,這還必須在理想狀態下才能夠達到,如果攻擊導彈從不同的方向射來,在戰鬥時能夠同時對付10個以上的目標,就已經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