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長,您說青菜真的可以用來賣錢嗎?”
李滿倉從口袋中摸出了一根自己卷的煙,遞到了王小建的手中,又給了趙得柱一根後,才開口問道。
雖說他的表情風輕雲淡,但是從他的語氣中,還是聽到了擔憂。
“叔,你這就是瞎操心了!”
不知道從哪裏鑽出來的李狗子,言語之中帶著對王小建的敬佩,又以極快的速度把王小建早上單挑野豬的事情說了一遍。
可能感覺隻表述不能表達自己的心情,末了還不忘討要李滿倉家領回來的菜種。
到手的東西怎麼能讓出去。
不等自己媳婦提醒,李滿倉就表起了態。
非常肯定的說,自己家開出來的荒地有很多,種上一畝青菜種子綽綽有餘。
時間流逝,轉眼間已經是王小建到達清水村的第四天。
經過幾天的摸排,王小建對清水村的情況有了更深一層次的了解。
村子的窮不僅停留在表麵,還有那種文化知識的窮。
千禧年之前的事情暫且不提,從00年到現在將近20年的時間內,整個清水村一共走出去過兩個大學生,能把高中讀完的也就隻有不到20個,剩下的大多連初中都沒有讀完。
至於初中都沒有讀過的,更是數都數不清。
他們也知道上學有用,能改變命運。
可是動輒成千上萬的學費、生活費,根本不是他們這些家庭年收入僅僅隻有兩三千塊錢的家庭能夠承受的。
王小建比較好奇,為什麼村裏會有那麼多的成年人沒有出去打工掙錢。
按照現在的政策,隨便出去找個工地,又或者是進個電子廠,都能給家庭帶來不少的收入。
而得到的回答,則讓王小建有些意外。
目前在外麵打工的基本上都是家裏兄弟姐妹比較多,或者說有壯勞力留守的家庭。
留在村裏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舍棄不了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
王小建認為,造成這種局麵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清水村還有很多村民的觀念沒有轉移過來。
除了對清水村的具體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外,王小建也對自己接下來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計劃。
首先就是盯緊蔬菜這件事。
被村民種下的蔬菜,目前基本上都已經鑽出了土壤,長出了嫩芽,再等十天左右就能上市售賣。
為了打開銷路,王小建四天之內往鎮上跑了兩次。
鎮長的態度很明確,隻要不讓鎮上出錢,其他事情都好說。
王小建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把自己的計劃詳細的給鎮長講述了一遍。
蔬菜成熟之後,王小建則會與村民一起,帶著村裏出品的蔬菜去縣上。
需要鎮長與幾個在玉山鎮扶貧的單位招呼,如果清水村的蔬菜沒有質量問題,希望對方的單位食堂能夠考慮采購一部分。
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在王小建的再三要求之下,鎮長不得不讓鎮上的工作人員打印了一份證明,並親手在上麵蓋上了紅印章。
銷路暫時是有了點眉目,隻等蔬菜能夠按照計劃成功長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