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意思!?
“怎麼了這是?”
程天羽滿頭霧水,悄悄拉過身前一人問道。
“四少爺不知道麼,朝廷加封的都是李閥、武閥一係的官員,偶爾輪到幾個我們程閥的也是明升暗降,硬生生給褫奪了手裏的兵權。”
竟是這樣!
程天羽心中一凜,始知這次竟是武閥、李閥聯手,合著夥對付他們程閥。
貞觀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為十道,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其中以關內道、隴右道、河北道、江南道所轄地域最大,幅員最廣,而論兵員之精,將士之眾,則以北疆邊域的關內道、河北道、河東道為甚。
大唐軍中一直流傳著這麼個說法——“河北兵精甲天下,關內、河東僅次之,得此三道者,當北麵稱孤,坐望天下。”
通俗點說,關內道、河東道、河北道三處兵馬遠強於其餘七道,依靠他們足以在北方稱王甚至奪取天下!
程天羽接管風門,卓有成效的幹了幾件大事(逼狄仁傑收手,加速天微堂在東市的擴張),令桀驁不馴的眾手下逐漸心悅誠服後,程處亮逐漸放手,給了他更大的自主和權限,使程天羽得以接觸到許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閥中機密。
顯慶末年,高宗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武則天趁機掌握朝政,培植羽翼,武閥亦在此時瘋狂壯大,待得高宗醒悟,為時已晚,天子之位形同虛設,大唐權柄盡在武後則天掌握之中。
高宗被逼無奈,圖謀收回大權,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後,豈知機事不密,被武則天先下手為強,反將上官儀處死。是時狄仁傑位卑官微,聲名未顯,大皇子李弘、二皇子李賢皆懦弱之輩,高宗見李閥後繼無人,知其一朝薨逝,社稷必淪於武閥之手,遂將關內道、隴右道、河北道三處兵馬盡付程閥,希冀以三朝元老程咬金為大唐擎天巨柱,維係他一手打下的大唐江山。
唐中宗李顯登基,程咬金為四朝元老,又受先帝托孤之重,雖然年事已高,賦閑在家,影響力仍無與倫比,長子程處默、庶子程處亮又都精強幹練,加上李閥那邊狄仁傑橫空出世,權柄漸重,聯手之下不但遏止住了武閥如日中天的勢頭,更將天下兵權囊括程閥之手,同時李閥在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的控製力亦與日俱增,漸漸形成對武閥的合圍之勢(程閥掌兵權,主外;李閥控朝堂,主內)。
武閥處處受製,全麵潰敗在即,武則天當機立斷,兵行險招,以皇太後名義強行廢掉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
就是這次看似毫無意義的帝位更迭,在程閥、李閥原本密不可分的協同關係中劃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高宗皇帝臨終托孤,是要程咬金輔佐中宗李顯,平滅武閥;現在皇帝換成了比李顯還懦弱、還無能、還沒用的李旦,曆經一代聖君(李世民)、兩代明主(太祖李淵、高宗李誌)的程咬金當然不願意用舉閥上下幾萬條人命去保一個廢物皇帝,而以狄仁傑為首的李閥臣子則鐵了心要維護李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