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才是人生,該果斷堅定的時候就該快刀斬亂麻,而不是拖延了事;該把握機會的時候就該抓住良機,而不是猶猶豫豫錯過了最好時機。看著社會上那些大眾所公認的“成功人士”,有些人往往會酸溜溜地定義道:“他們不過是因為運氣好,碰到了好機會而已。”機會永遠都隻留給有準備的人,同樣一個機會擺在人們麵前,庸庸碌碌者往往因埋頭於毫無意義的工作中而喪失時機,到頭來隻會兩手空空,一事無成;而那些目標明確者則可以迅速抓住機會,改變命運。
“碌碌無為”的工作狀態盡管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拖延”,但其危害卻勝過“拖延”。它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消磨人的意誌力,像迷霧一樣模糊你原本靈敏的判斷力,從而促使你變成一個沒有感知、沒有反應、沒有思想的職場“機器人”。縱觀古往今來各行各業中的成功者,無一不是擁有強烈事業心的人。一個沒有大腦的“機器”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要想擺脫這種糟糕的工作狀態,就必須要時刻帶著“腦子”和“思想”工作。
小故事
麵對價格高昂的別墅豪車,有多少人會因癟癟的錢包而感到自卑或挫敗,甚至因此而掉入“自怨自艾”的深淵:“為什麼老天如此不公平,怎麼就沒有讓我降生到巨富之家呢?”“反正這輩子再努力工作也買不起,那還有什麼好努力的?索性混一天是一天,稀裏糊塗地過吧!”“還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們的身上吧,我這一生也就這樣了。”可是這樣的自我安慰真的有用嗎?
人生在於奮鬥,出身無法改變,一味抱怨也沒有意義。但隻要我們拒絕隨波逐流,拒絕成為“庸庸碌碌”中的一員,那麼改變命運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阿蘭和阿玉一起跟隨同鄉從大山裏來到城市中尋求發展,兩個人都是因家庭貧困而輟學的姑娘,都想在城市中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並在此紮根過上幸福的生活。兩人在同鄉的幫助下進入了同一家酒店做清潔工,為了省錢,她們還一起租了房子。盡管兩個人的起點幾乎完全相同,但後來的遭遇卻是截然相反,五年後阿蘭成為了賓館服務部的經理,並與一名律師喜結連理,過上了曾經夢想的幸福生活,而阿玉卻依舊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清潔工。
明明是兩個條件差不多的姑娘,為什麼短短幾年後差距都如此之大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兩人的工作態度。
阿蘭從來不是隨波逐流者,盡管她隻是一個小小的清潔工,但她並沒有像大家一樣能偷懶就偷懶,能少幹活就少幹活,更不會因為少幹活多拿了工資而暗地裏沾沾自喜。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她不僅主動努力工作,還積極地為酒店發展和管理獻計獻策。考慮到學曆以及知識上的不足,阿蘭還特地在業餘時間研讀了酒店管理的成人教育課程,並取得了相關學曆。
服務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行為舉止要求一向嚴格,作為清潔工的阿蘭雖不在這一行列,但她不想一輩子做清潔工,看到酒店的管理人員舉止優雅,談吐不凡,阿蘭也開始有意識地矯正自己的家鄉口音和不良行為習慣。
阿玉則恰恰相反,她整日沉溺在自己的夢想中,但在現實工作中卻常常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為什麼那些高層管理者可以出入光鮮、收入不菲,而自己卻隻能在這裏打掃衛生呢?越想越不平衡,越想越沒有工作積極性,所以能湊合就湊合,能麻痹自己就麻痹自己。於是,阿玉便將自己完全沉浸在言情小說、電視劇等虛幻的世界中,白白浪費了數不清的歲月和時光。
實際上,像阿玉這樣在現實中受挫卻無力麵對,隻能選擇自我麻痹、隨波逐流的人實在是數不勝數。殊不知就是這種“鴕鳥”式的逃避心理,讓我們逐漸養成了拖拉不負責的工作習慣,以至於仿佛“衰神附體”,事事不順。
不必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其實上帝給每個人都準備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是在拖延和自我麻痹中庸庸碌碌,一事無成;還是在自我清醒中抓住機會,改變命運,選擇權完全在我們自己手中。
從現在起抓住先機
周星馳在大話西遊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麵前,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我才追悔莫及。”實際上不僅僅是愛情,機會也是如此,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往往是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才開始追悔莫及。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就抓住時機呢?與真正的事業相比,日複一日的“磨洋工”無異於地獄。如果我們縱容自己在庸庸碌碌中麻痹自我,在拖拖拉拉中虛度時光,又怎麼可能會取得超出常人的成績呢?
“誰願意這樣天天活得像個‘死人’?我也想做出點成就來,可除了眼前的庸庸碌碌,我還能做點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