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魏安王登基(1 / 2)

龍陽君正在殿中彈琴,魏太後帶領著崔總管、宮女和十幾個禁軍浩浩蕩蕩衝了進來,太後命宮女將擺有鶴頂紅、匕首和白綾的方盤呈了上來,隻見那宮女跪在地上,眼睛裏卻閃著淚光。龍陽君走上前去拿起鶴頂紅的瓶子,嘴角揚起了一絲微笑……(愛妃一笑扣梅瓶,賜死淒冷的美景)時間追溯到公元275年的冬天,此時魏昭王已經是行將就木,皇宮內的氣氛令人窒息。禦醫們都跪在一旁,卻毫無辦法。眾妃子們也都跪在龍榻前麵,全都哭成一片。魏皇後坐在偏殿裏正和安王還有公子無忌商量著什麼,這時大總管崔靜嶽急匆匆走了進來,稟報皇後和兩位王子:“孟嚐君田文正親率大軍護送明王向安邑進發,已不足20裏。”皇後滿目凶光道:“分明是奪位而來,皇上如今病重,怎容得他們這般膽大妄為,你速派大將軍芒卯固守城門,魏國明文規定,沒有皇帝手諭,任何軍隊不準進城,如若他們不聽勸阻,格殺勿論。”“諾,臣遵旨”說罷崔總管便去了。這時公子無忌說道:“明王平日向來和順,前幾日還差人送來幾顆上好的人參,隻是飽受爭議,卻未使用。孟嚐君田文向來擁兵自重,今番定是挾持明王欲奪皇位,隻為挾天子令諸侯,其心當誅。如今隻有用明王生母濟淑妃當做人質,與之周旋。”言語之間隻聽醫政張言道皇上似乎醒來。魏皇後即刻帶領兩皇子去正殿麵君。皇後將期間事宜告知了魏昭王,誰料昭王神情平和,說道;“朕即升天,彌留之際,如今朝廷派係混亂,內有倭寇,外有秦國屢犯邊關。朕降旨封長子公子無忌為信陵君,三子明王為德陵君,並賜免死金牌。次子安王繼承朕之皇位,另有親筆詔書。望爾等同心同德輔助安王保我江山。”與此同時田文大軍已兵臨城下,各部軍士整裝待發,大戰一觸即發。田文此時對明王道:“殿下素懷仁義,文韜武略樣樣精通,遠勝其兩位兄長,如今皇上病危,必定傳位予殿下,但其皇後必定協同其子篡改詔書,隻恐到時殿下性命難保,臣世代忠臣,願拚盡全力力保殿下登上皇位。"明王全身不禁顫抖,支支吾吾說道:“一切均聽命於將軍,隻求我母親與我安然無恙。”魏昭王命其餘人等退出永康殿,隻留下安王一人。龍榻旁邊的蠟燭一閃一閃就如同昭王的生命一般隻在旦夕之間。安王跪在父皇身邊痛哭流涕,眼淚逐漸掩蓋住了俊美的臉頰,掉落在修長的手指上。昭王艱難的從衣服裏拿出一個黃色綢緞製成的錦囊說道:“此錦囊內有一驚天奧秘,爾3年後可將其打開,如早一日打開,朕必定死不瞑目。”“兒臣記下了"昭王看著天花板似乎還想說著什麼,怎料這口氣沒提上來,甩下內憂外困的國家和年輕的皇子嬪妃們便去了……安王用手合上了昭王的雙眼,走出大殿,隨即宣布魏昭王駕崩。安王叫來大臣童尊主持國喪,又命人將過度悲傷皇後護送回寢宮。此時又對跪在一旁的公子無忌道:“皇兄垂見,如今父皇駕崩,倘若田文知曉必定說我等篡改詔書,大軍逼宮,生靈塗炭在所難免。弟願親自出宮,到城外麵見明王田文,倘若我有何不測,皇兄當立即登基。”無忌心中卻想,可見他深明大義,可恨田文老賊,我定不容他毀我江山。無忌說道:“皇上不可親身犯險,可派臣弟前去,如可令其退軍,則是皇上虎威,如弟有何不測則皇上定可號令各路大軍剿滅亂臣。”此時兄弟二人心心相惜,同仇敵愾。怎想他日之嫌隙。“朕意已決,皇兄好生看護父皇龍體,代朕行禮,朕隻率二十名禁軍前去。”無忌隻得遵旨。安王來到城樓,總管崔靜嶽大驚失色。“殿下,殿下怎到這裏來了”大將軍芒卯也是不知所措。安王在城樓上看到城下的千軍萬馬,卻也有了一絲羞怯意。嘴上卻對芒卯道:“如若田文攻城,爾如何應對?”芒卯回道:“之前勝敗隻在伯仲,如今殿下到來,田文如敢造次必定大敗而歸。”崔靜嶽心裏卻在琢磨,倘若皇上如今已經駕崩,安王前來必定公子無忌繼位。萬不得已時可歸順田文以求自保。隻在愣神期間,怎料安王已命芒卯在城樓宣讀傳位詔書。田文與明王來到大軍前列,田文道:“皇上駕崩,天下無不悲痛,皇上素來愛惜明王人才,如何傳位於殿下,必定是篡改詔書,今老夫定要替明王討回公道,三軍聽令,準備攻城。”安王笑道:“將軍想殺我又有何難,怎令三軍將士城內百姓遭受戰火,待我出城,定讓將軍如其所願。”眾人苦勸不住,安王騎上一白色駿馬出了城去,城門此時大開,隻見安王安坐於駿馬之上,氣宇宣揚。眉宇間英氣逼人,立體的五官刀刻般俊美,整個人發出一種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氣,俊美的臉上此時噙著一抹放蕩不拘的微笑。安王來到大軍前麵,這時大軍前列的幾十個弓箭手正把鋒利無比的箭對著他。“將軍今日前來是為仁義而來,何苦殘害生靈,這是先帝親筆詔書,將軍早些在宮中也曾和先皇共同作詩,先皇字體將軍必定認得,如若將軍隻是想殺我,我必死無疑,這是先皇賜予三弟的免死金牌,三弟你可知曉你母親每日都在記掛你,今正為先皇守靈,不能前來團聚。田文心裏此時較為矛盾,這詔書卻為先皇親筆,恐真傳位於安王,如今三軍知曉,我師出無名,若一意孤行,勢必引起天下討伐。不如暫時回去從長計議,明王已無大用,可做順水人情。田文立即下馬,“皇上忠勇仁孝,此番臣特護送明王進宮看望先皇,期間所過州縣均傳先皇將皇位傳於明王,臣為平謠言,如今臣無地自容,願辭去官職,向皇上謝罪。”“將軍嚴重,此舉也是為平息謠言,事出有因,將軍苦守邊關10餘載,甚是勞苦,今先皇駕崩,朝廷內外還靠將軍老成持重。今封將軍為三軍大元帥,將軍萬不可推辭。”田文隨即跪地謝恩……安王攜明王崔靜嶽共同回宮奔喪……公元276年,魏昭王次子繼位,是為魏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