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章 難忘難還的情債(1 / 2)

第五十七章難忘難還的情債

正在吃晚飯的鄭莉,突然停下了筷子,她睜著一雙美麗的大眼睛,笑眯眯地盯著高原。

高原自我看了一下,又看看在一旁吃飯的孫子高家寶,外孫女趙家玉,沒有發現不對頭的地方。然後笑著問到:

“鄭莉,你看什麼呢?我怎麼啦?”

鄭莉笑著說到:

“明天又是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我已經查過天氣預報了,是個非常好的天氣。十年前,我們全家人爬長城。十年過去了,高家寶、趙家玉和我拉得勾勾也兌現了。現在,他們都成了大學生。明天又逢他們倆休息,為了慶祝他們倆在求學路上的成功,為了再給他們的學習鼓把勁兒,咱們再去爬一次長城,你看怎麼樣?”

高原一笑說:

“你都92歲了,心還象孩子一樣。身體能吃得消嗎?”

鄭莉笑著反問到:

“我都92歲了?怎麼我覺得自己好象隻有29歲?渾身上下都有著用不完得勁兒?”

趙家玉馬上就接話茬兒了:

“姥姥,你都感到自己才29歲。按姥姥的計算方法,我和家寶哥可是80歲了。我們倒是感到很有力氣。”

高家寶馬上說:

“隻要爺爺、奶奶高興,爬長城,咱們一塊兒去。我和妹妹保駕護航,能爬多高就爬多高。十年前,和爺爺、奶奶爬長城的感覺真好。十年了,我們再也沒有和爺爺、奶奶一塊兒爬過長城。”

高家寶和趙家玉,今年同時考進京城,在同一所大學,同一個班讀書。一到周日、節假日,他們就住到爺爺、奶奶這裏,盡情地享受快樂。他們雖然遠離父母,可是在爺爺、奶奶身邊,卻享受到更大的關愛,因為隔輩人最親。

在小兄妹倆看來,這進京上大學就象當年上幼兒園、讀小學一樣,讀書就在自己的家門口,沒有半點不適應的地方。身邊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誰有自己這樣的家境?周日,他們還把同學帶到奶奶家來玩兒。看著這古宮般的住宅,所有的同學好羨慕。於是同學們給他們倆送了個“小公主”、“小太子”的雅號。

高原一看全家人都心情舒暢,立即表態說:

“好,少數服從多數。那咱們明天就一塊去爬長城。能爬到哪兒就爬到哪兒。能玩兒多長時間就玩多長時間。二月二,爬長城,心情要多高興就多高興。”

鄭莉等得就是這句話。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鄭莉都是把高原的意見放在第一位。她覺的高原是一家之主,任何事情都必須由他來拍板定案。這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作風。

祖孫四人打車來到八達嶺長城的入口處。下了車,四人一字橫排往前走。兩個孩子走在兩邊,一個牽著姥姥的手,一個牽著爺爺的手。路人和遊客,不時向這一家人投來驚喜和讚許的目光。這老少模樣真是帥呆了,是不是畫中人來到我們身邊?

高高的台階已經橫在腳下。鄭莉開著玩笑說到:

“你們兩個,誰在前麵開路?”

趙家玉應聲回答:

“姥姥,我在前麵開路。”

她急忙向前跨出一步,走在鄭莉和高原的前麵。她象出家人那樣,伸出右手,把手掌豎在胸前,口裏嘀嘀咕咕,卻是一派現代語言:

“妖魔鬼怪快讓道,否則我就不客氣了。”

鄭莉笑著問到:

“家玉,你這是從哪裏學來的法術?行的是什麼道?”

趙家玉笑著說到:

“姥姥,我這是集百家之長,行姥姥之道。”

高原也笑了:

“我常聽人們說,文人行孔孟之道,國教道人行老子之道。你這姥姥之道,是個什麼之道呢?”

趙家玉笑臉一仰:

“我這姥姥之道,就是鄭莉姥姥之道。我為姥姥開道,保姥姥平安。”

鄭莉“噗哧”一聲笑了:

“好,那我們就走你這新開得姥姥之道吧。”

高家寶在後麵高聲說到:

“那我為奶奶之道斷後。”

鄭莉笑著回頭問到:

“怎麼又出來了個奶奶之道?”

高家寶笑著解釋:

“她的姥姥之道,完全等於我的奶奶之道。名稱不同,實質一樣。不論是姥姥之道還是奶奶之道,都是平安之道、幸福之道、長壽之道。”

鄭莉一握高原的手說:

“看看這兩個孩子,多麼會安慰人、體貼人。”

高原笑著說:

“有這樣兩個孩子在我們身邊,人是不是覺得……”

鄭莉急忙搶過話茬兒:

“有他們在我身邊,我覺得比他們大不了幾歲。他們連續住幾天校,我就老覺得缺少點什麼。等他們畢業了,一定要把工作按排到我們身邊。如果離得遠了,我敢吃不好飯、睡不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