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一個改變愛因斯坦的故事(1 / 2)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隻有踩著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麵,我在後麵。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麵,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麵。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裏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醜,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裏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幹幹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幹淨呢,於是就隻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態度改變心境有位老太太請了一個油漆匠到家裏粉刷牆壁。油漆匠一進門,看到她的丈夫雙目失明,頓時流露出憐憫的目光。可是男主人開朗樂觀,所以油漆匠在那裏工作的幾天,他們談得很投機,油漆匠也從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工作完畢,油漆匠取出賬單,老太太發現比原來談妥的價錢打了一個很大折扣。她問油漆匠:“怎麼少算這麼多呢?”油漆匠回答說:“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覺得很快樂,他對人生的態度,使我覺得自己的境況還不算最壞。

所以減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對他表示的一點謝意,因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油漆匠對這位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流下了眼淚。因為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隻有一隻手。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麵還是負麵的,我們都受它的牽引。而思想就像輪子一般,使我們朝一個特定方向前進。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生命曆程,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境。斷箭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隻是馬前卒。號角吹響了,戰鼓擂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裏麵插著一枝箭。父親鄭重地對兒子說:“這是家傳寶箭,帶在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以抽出來。”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的。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杆、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箭聲嗖嗖地掠過,接著敵方的主帥應聲中箭而斃。果然,帶著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使著他呼的一下就將寶箭拔出,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枝斷箭,箭囊裏裝著一枝折斷的箭。我一直帶著枝斷箭打仗!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他的意誌坍塌了。結果,兒子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慘死於亂軍之中。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枝斷箭,沉重地啐了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把勝敗寄托在一枝寶箭上,多麼愚蠢!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是多麼的危險!這好比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把自己的杯子放低一些一個滿懷失望的年輕人千裏迢迢來到一座寺院,對住持釋圓說:“我一心一意要學丹青,但至今也沒有找到一個能令我心滿意足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