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明意,談何容易?”
蔡固等人都搖頭。
他們都是儒家的人,所以更明白明意的艱難。
武王府內。
趙賢向父親稟報著。
“那李君有儲物袋,有不少元氣丹,所以應該可以堅持久一點,有可能是三個月。”
“是嗎?”
武王微微一笑。
“那又怎樣?別說三個月,三年能夠明意,都已經是天才般的人物,李君不可能成功。”
而此刻儒家小世界內。
李君依然在閉目思索,時而皺眉,時而舒展。
他一直在思考屬於自己的知行合一。
所謂明意,就是在悟道,悟出自己接下來要走的道路,並以此為準繩,一直堅守。
隻是說起來簡單,思考起來確實複雜至極。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小世界內一片安靜祥和。
小世界外,無數人仍然抱有一絲幻想,等待李君創造奇跡。
聖賢雕像下,李君服下一枚元氣丹,再次思考起來。
知行合一,知而行之。
我堅守我心中的道,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去實踐他。
道是道理,也是道義,行是實踐,也是行為。
隻要做事無愧於心,無愧於自己心中的道,便是知行合一。
隻要我心存良知,做事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就是正確的。
就如同對戰大儒衛牧,自己認為衛牧是錯誤的,就要去阻止他。
哪怕自己與衛牧有著很大的差距,但隻要自己心裏認為是對的,就去做。
就如同在白崇府,在西河府,比如在怒河之上對付黑魚。
隻要符合自己的道義,就可以去做,隻要不違背心中的良知,則無需顧忌。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心明便是天理】
下一刻,李君的眼睛睜開,身上有淡淡的光環縈繞。
但他並沒有真正的明意,隻是已經推開了一扇門。
隻有踏入門中,看的屋子裏的東西,並成為屋子的主人,才算是明意。
“我心中認為正確的便去做,隻是我心中認為正確的就是正確的嗎?”
李君再次開始思考起來。
這一刻,李君這些年所有的遭遇形成碎片在他的腦海中一一掠過。
前生今世,走馬觀花般在腦海中回放。
前世在社會底層的苦苦掙紮,到後來重生,父母雙亡後與妹妹的相依為命。
又遇蟒蛇走蛟,得修仙功法,童子試獲得魁首,緊接著中秋詩會,水神府宴,離開並州去遊學…
時間緩緩的流逝,李君就坐在那裏一動不動,仿佛入定一般。
外界已經過去了十天。
天空中的雲團還在,但已經不再擴張。
這說明李君的明意並沒有新的進展。
蔡固,王昌河,劉紀元等七十二家書院的人,都在靜靜的等待。
但同時也明白,別人十幾年才能悟到的東西,李君幾乎不可能成功。
畢竟別人明意是在聖賢的基礎之上,而李君卻在明悟自己的新意,更加困難。
武王府,榮國公府,還有國子監許多人,臉上帶著冷笑。
“妄想借明意離開儒家小世界,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皇宮裏麵。
趙龍圖每日早朝之後便會來到觀星台。
他也在等候,隻要天上的雲團散去,就意味著塵埃落地。
雲團不落,則乾坤未定。
日落月升,一天很快又過去。
天邊絢爛的晚霞,如同一團火焰。
隻是沒人有心情欣賞這樣的美景。
一天的過去,說明留給李君的時間又少了一天。
“蔡兄,你已經在這裏待了十天了,該回去休息一下了。”
蒼梧書院的院長虞逢走過來說道。
蔡固搖了搖頭。
“老夫還能堅持,你看天上的雲團還沒有散去,說明李君還沒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