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有些發懵,隻感覺自己胸膛之中有一團氣凝聚成型。
“都說讀書人養一口浩然正氣,難道指的就是這種?”
李君雖不知道這浩然正氣有什麼用,但此刻隻感覺神台清明。
整個人仿佛脫胎換骨一般。
尤其是藏在泥丸宮裏的兩道劍意忽然雀躍起來。
這草書劍訣是有人把劍意蘊藏在筆畫中,難不成和儒道也有關係?
一時之間,李君想了很多。
而此刻震動之聲平息,天上的清氣也漸漸散去。
學政楊安和雲台知府以及其他幾位考官,都跑了出來。
楊安一眼就落在了李君的身上。
而其他的考官還在四處搜尋。
“沒什麼事情,你們該幹什麼幹什麼去吧。”
楊安不動聲色的說道。
等到其他人離開,他立刻大步的走向李君。
見李君已經答完,正要起身離開,不由說道:“你到貢院門口等我。”
李君不知道楊安找自己什麼事情,估計和剛才那清氣衝霄有關,當即點頭。
隻是楊安是主考官,並不能擅自離開。
李君這一等就是半日的時間。
直到科考的時辰到了,隻見有一名衙役前來請李君:“李公子,楊大人在裏麵等你。”
走進房間,隻見楊安正手捧著茶杯,示意李君坐下。
“剛才在貢院裏清氣衝霄的景象是你引起的吧?”
“本官倒是好奇,你寫了什麼文章,竟能引起聖賢共鳴,一舉踏入養氣境。”
楊安開口。
李君卻是一頭霧水。
“什麼養氣境?”
“你不知道?”
楊安眼中露出幾分異樣,繼而哈哈大笑:“也是,天下讀書人不知凡幾,能踏入養氣境者鳳毛麟角。”
“你一個寒門學子,無人告知你,也是正常。”
“你胸口可是感覺有一團氣凝結?”
李君點頭。
“那不就是了,胸中養一口浩然正氣,便是儒家養氣境。”
李君來到這世界十年,今日才知道儒家似乎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竟也有境界。
不由順勢請教道:“敢問大人,儒家境界是如何劃分的?”
楊安捋了捋胡子。
“天下大道萬千,儒家也有修煉之道,隻是儒家的境界劃分與其他修士的境界大為不同。”
“儒家沒有後天先天之分,入品便是養氣境。”
“而儒家的養氣境,可以對應道家的煉氣境,但又不像煉氣境分為那麼多品級。”
“儒家隻分大境界,不分品級。”
李君聞言,頓時有些興奮起來:“那豈不是說了我入了儒家養氣境,便能夠比肩道家的煉氣境強者?”
楊安搖了搖頭:“是,也不是,按照儒家境界劃分,養氣境不比煉氣十品低,但若論戰鬥力,卻是無法與煉氣十品相比。”
“儒家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養浩然正氣,但卻不是為了打打殺殺。”
“可以說養氣境的儒道之人,即便連後天的武者都打不過。”
“但浩然正氣乃天地間至剛至陽之氣,煉氣十品的妖魔都不敢靠近養氣境儒生十丈之內。”
“這便是相生相克嗎?”說實話,李君稍微有點失望。
若是儒家養氣境能夠比肩煉氣十品的戰力,那自己就完全不需要怕雲家的人了啊。
可現在顯然不是這樣的。
“若是儒道戰力堪比修道者,那這天下早就沒有三教九流,而是儒家一家獨大了。”楊安笑了笑。
“那不知儒家如何修煉?”李君又問道。
“儒家修煉靠的是文氣,儒生平日裏讀書,自然體內就會積攢下文氣,等到積累到足夠多,厚積薄發,一朝便踏入養氣境,便如你今日一般。”
“還有一種方法,便是著書立傳,供天下讀書人學習,吸納天下文氣於己身,古之聖賢,最後莫不是走的此道。”
“最難的一種便是悟道,一朝頓悟,直接成就大儒,甚至聖人。”
“當然,也有人一生頑石未開,始終無法踏入養氣境。”
“那不知學政大人您的修為是?”
李君好奇道。
“老夫不才,剛剛踏入了修身境,我所坐鎮之地,百丈之內,妖魔不敢靠近。”
楊安略帶自豪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