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
今日是七月初十,立秋。
天氣漸涼,風中有了幾分涼意,倒是一個好天氣,天高雲淡,碧空如洗。
按照大奉北方的習俗,今天要吃餃子。
李闐竹正在燒水。
李君則是手捧一個書卷,在書房裏讀書。
不多時,妹妹李闐竹就端著餃子來到書房。
“哥,先吃飯了。”
“好。”
李君放下書卷,正要動筷子。
“李公子在嗎?”
外麵傳來敲門的聲音。
聲音有些熟悉。
李闐竹急忙去開門。
卻見是曹主簿。
“曹大人,今日怎麼有空前來?”
李君有些驚訝。
曹主簿哈哈一笑。
“怎麼,李公子不歡迎?”
“哪裏哪裏,曹大人貴客光臨,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快進來吧。”
李君將曹主簿迎了進來。
不說別的,吃了人家一百兩的人參,吃人的嘴短,怎麼也得對人家客氣一些。
走進屋裏,曹主簿打量著李君家的屋子。
雖是村子裏,但比自己的屋子都要豪華。
不過想到李君從趙縣令那裏賺走了幾百兩銀子,蓋這麼幾間屋子,倒也不稀奇。
想想這段時間內李君的變化,曹主簿越發的覺得,李君此人是人中之龍,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上一次趙縣令定李君為童子試的第一,雖然有人傳言是因為李君幫了縣令的忙,和縣令有交情。
但趙縣令對曹主簿說過,李君的文章的確是首屈一指的,甚至連中三元都有可能。
雖然覺得趙縣令說的有些誇張了,畢竟連中三元,那可是少之又少,但也從側麵說明李君是有真材實料的。
“曹大人既然來了,就一起吃飯吧。”
不用李君吩咐,妹妹已經很懂事的端了一盤餃子上來。
“這個不太好吧,顯得我是來蹭飯的。”
曹主簿哈哈笑道。
“隻要曹大人不嫌飯菜簡單就好。”
李君請曹主簿坐下,又把虎骨泡的酒倒了兩碗。
二人吃過飯以後,曹主簿喝了一口酒,擦了擦胡子上的酒漬,才開口:“實不相瞞,我這次回村裏,一是看看我那不成器的大哥,再一個也是受了縣令所托,想請你參加今年的中秋詩會。”
如今已是立秋,距離中秋也隻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李君還是第一次聽說有中秋詩會這回事。
畢竟李君一直待在村裏,對外麵世界的了解不多。
曹主簿解釋道:“大奉建國三百餘年,天下承平,文風鼎盛,每有佳節,各州府都會由官方出麵舉辦詩會。”
“尤其是中秋,春節最為隆重,各地才子各展才能,賦詩山水,亦是一大盛事。”
“除了州府內的文人墨客以外,還有青樓花魁,大家閨秀來評賞助陣,更添了幾分顏色。”
“我們山陽縣歸雲台府管轄,今年詩會由知府大人親自主持。”
“你作為今年童生試的第一,趙縣令十分欣賞你的文采,所以想請你一同參加。”
“詩會的地址將定在雲台府的漢江之上,漢江波濤洶湧,蔚為壯觀,詩人才子見了莫不詩興大發,每年都有佳作問世。”
對於曹主簿的邀請,李君沒有猶豫,立刻便點頭答應。
寒窗十年,為的不就是一鳴驚人,在文壇嶄露頭角,魚躍龍門嗎。
詩會是除了科舉以外一個揚名的好機會。
而且自從重生以後,一直待在這小小的臥牛村,休息閉塞,若能見識一下雲台府的青年俊傑,才子佳人,亦是一件好事。
“隻是不知道能不能帶家屬前往?”
李君望了望旁邊的妹子,也想帶妹妹去開開眼界。
“當然。”
曹主簿瞬間就明白了李君的意思,笑著點頭道。
同時對於兄妹的感情敦厚,亦感到羨慕不已。
“既然如此,我還有公務在身,就不叨擾了,距離中秋詩會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李公子期間可以多做一些準備。”
曹主簿說完,識趣的離開。
李君也明白曹主簿話裏的意思。
所謂中秋詩會,其實都是大家提前寫好的,沒有幾個是現場寫出來的。
隻是到時候在詩會上第一次念出來,一些水平線之上的佳作便會流傳出來,作者的名聲也會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會被冠以才子的稱呼。
才子往往與佳人被聯係到一起。
曹主簿還有一個事沒說,那就是每年中秋詩會後,都會流傳出不少美麗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