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女主持人揮了揮手。

舞台,瞬間變得黯淡下來!

還沒等眾人猜測這昏暗背後隱藏著什麼,就在這時,舞台上出現了一片花花草草。

隻不過,這些花花草草卻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呈現!

海外友人們一時半會可能還有些稀裏糊塗,但國內絕大多數網友,都會瞬間想起一個詞

——皮影戲!

這時,半空中出現了一道身影。

是一個身穿旗袍的女人。

此刻,她正懸在半空,輕輕敲擊麵前的琴弦。

“揚琴!”

“怎麼感覺手軟綿綿的,你倒是敲大點聲呀!”

“我認識它,是揚琴!”

彈幕橫飛。

經過這麼久的驚了又驚,眾人瞬間就知道,這女人之所以能出現在半空,完全是因為全息技術。

而這時,皮影戲的場景內,似乎刮起了陣陣輕風。

原本紋絲未動的花花草草,也因為這輕風拂過而開始隨風搖曳。

與此同時,一個男人的身影也出現在了半空,眼下的他,正舉著竹笛。

伴隨著一陣悠揚的笛聲傳來,觀眾們瞬間感到身心仿佛得到洗滌一般輕鬆。

而這時,皮影戲上出現了一行文字注解

——鳥語花香。

“這笛子吹得太厲害了。”

“婉轉動聽,太棒了!”

“吹出來就是一幅山水美景。”

“浪漫空靈,很有感覺!”

“好厲害,這段的笛子斷音好聽極了!”

不僅是各路網友。

包括一眾老牌藝術家們,此刻也大感驚訝。

不出意外的話,這還僅僅隻是引子部分呀!

他們也算看出來了,結合皮影戲,他們猜到這很可能是想通過音樂跟皮影戲,來描述一個如女主持人所說的愛情故事。

但就這開頭,那輕微且濃密的揚琴,還有悠揚婉轉的竹笛,都仿佛是在跟他們娓娓道來,這將會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拋開皮影戲不說,光是音樂,就已經給他們營造出一片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風景!

但更讓他們高興的,是這首曲子,采用的竟然是國內的古樂器!

事實上,林睿起初也曾有過猶豫。

要知道《梁祝》公認的最佳版本可是小提琴,為此他一開始都打算親自上場了。

不過他隨後又研究了其他幾個版本,之後就得出了更多的心得。

對。

小提琴版本確實悅耳,但後來他發現古箏版有著古典雅致的特點,然後他又嚐試了鋼琴版,發現音感上又變得寬闊清新。

大感興趣的他兌換了好幾種終極樂器技能,隨後就嚐試了笛子版,發現那種澄澈悠揚的風格,也同樣出類拔萃!

隻是試了半天,最後才發現二胡版其實更契合《梁祝》的主題。

畢竟那種哀而不傷的淒美雋永,就像是穿越過了漫長歲月的斑駁青苔,將這二胡拉動的旋律重新給賦予了生命。

說它是樂曲,何嚐又不是故事?

在經過一番梳理後,林睿發現唯有神洲的古樂器,方能演繹出屬於它真正的美麗。

所以,林睿最後選擇將這首構思精妙,旋律動聽的曲子編成一首交響樂!

一首完全屬於神洲古樂器的合奏!

並且它的魅力不僅絲毫不減,反而體現出新的光彩!

感受著引子部分的顫音輕輕舒展開來,以及後麵輕柔而連貫的旋律,林睿對此極為滿意。

“好綿長!好好聽!”

“這是月琴!”

“我認識那個,是柳琴!”

“這個笙真好聽呀!”

“高音笙,我酥了!”

“感覺二胡的音色太悲涼了。”

有人在看著半空中不斷出現的樂器跟樂師。

但大多數人,則是在關注皮影戲。

盡管沒有語言,但隨著一段段的文字注解,很多人也大致看懂了這個故事。

這一段,是草橋結拜。

講述的是一位叫祝英台的女子女扮男裝,前往某地求學。

途中,她邂逅了一個叫梁山伯的書生。

“臥槽!這二胡誰拉的啊,太有感情了!”

“我知道他,是陳繼敏大師!”

“我不太明白,這梁山伯跟祝英台才認識,為什麼要拉得這麼悲愴?”

“如泣如訴,我想哭了,好像已經看到這二人的悲劇了。”

“感覺這剛開始的演奏太悲了,我覺得不管故事結局如何,這一段的情緒應該是緩和的。”

此刻,別說吃瓜群眾,就是不少懂音樂的,也紛紛開始發表各自的想法。

坦白講,這部分的主題確實該體現優美、活潑且富有詩意的愛情主題。

畢竟這一段表述的,就該是梁山伯與祝英台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後,於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也為二人真摯純潔的友誼不斷遞進加深,直到相互傾慕做鋪墊。

乍聽之下,確實會顯得唐突,且有那麼點詞不達意。

雖說感官上確實偏離了一開始既定的主題,但林睿卻不這麼想。

甚至在林睿認為,這個狀態下的陳繼敏老先生,才是二胡界當之無愧的天花板!

因為,陳繼敏老先生在數次翻看梁祝的故事後,拉出了那個平行世界才能理解的詠歎調!

對此,林睿隻能說,二胡這玩意的共情能力實在太強大了!

這既是陳繼敏對這個故事的理解,也是平行時空世人對梁祝的詠歎!

接下來,是同窗三載。

隨著悠揚的竹笛聲響起,旋律也變得明快活潑起來。

通過皮影戲,以及上麵的旁白文字,眾人都知道,這是梁山伯跟祝英台無憂無慮的同窗三載,音樂氣氛的愉悅背後,也將年輕人嬉笑玩鬧表達得淋漓盡致。

“跟小提琴比起來,二胡的高音確實有點困難。”

“對,二胡把位越向下越窄,音準也越難,但也要看人吧?在陳老先生手裏,這能算個事?!”

“小提琴的音色確實要比二胡純淨,但是陳老師拉出來的情感極其強烈,我是覺得他發揚了二胡在揉弦上的優勢,完全克服了節奏上的困難。”

“反正我就覺得用小提琴演奏的話,這段會更富有感染力。”

“對,小提琴比二胡音域廣多了!”

“你懂個錘子!樂器又不能隻比音域,像一些古典名曲,你用小提琴拉出來可就不是那個味了。”

“同意樓上的說法,真要比音域廣,鋼琴不比小提琴更廣?那是不是所有音樂都用鋼琴就得了?”

也不知道國內這些網友是怎麼想的。

一群海外友人還沒發表想法,他們反倒自己人吵起來了。

爭論的話題,也讓人哭笑不得。

坦白講,在林睿看來,無論是什麼樂器,隻要演奏的音樂能打動人就行。

他不僅升級了終極小提琴技能,也嚐試過小提琴版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