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小紅包中有大學問(1 / 3)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很注重禮尚往來,送禮也是一種最能表達情意的溝通方式。從客觀上講,送禮受時間、環境、風俗習慣的製約;從主觀上講,送禮因對象、目的的不同而不同。所以,送禮是一門藝術,給誰送、送什麼、怎麼送都有很微妙,絕不能亂送。

送禮無論從字眼上還是從行為上,對於素有禮儀之邦的中國人來說,都不會感到陌生,千百年來,從老祖宗那兒就傳下來這個規矩,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其中有些學問是從書本和課堂上學不來的,而是一門社會關係學。有些人天生就有這方麵的天賦,經過“社會大學”的學習深造,更能夠把送禮這門學問掌握,並運用得靈活自如、恰到好處。而有些人一輩子學不來,有些是學得來用不來,他可以把學習的知識很精辟地教給別人,而自己卻不會用。

送禮,從廉政角度來講,好像不是一件好事,甚至人們有點談虎色變的味道,是個別腐敗例子給送禮蒙上了灰色的陰影。其實,送禮並非就是一件不好的事,送禮也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文明禮儀,它是人們用以溝通情感和道德交流的一種最現實、最頂用的表現形式。在現實生活和社會交往中,婆媳之間、母子之間、師生之間、鄰裏之間,正常相處和感情交流的方式很多,如果增加一點點禮品贈送的色彩,那將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毋庸置疑,肯定會促使相互關係更進一步融洽和密切。

送不與不送,已經不成為一個問題,稍稍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人得出共識,給客戶的禮,還是要送的。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送禮也當然勢在必行,至少可以混個臉熟,有什麼事情都會讓人覺得很好辦。據有經驗的人士介紹,給客戶送禮,實際分很多種類型,一是維護和聯絡感情,方便與客戶進行溝通;二是對對方為自己做的事表示感謝;三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四是讓別人知道你記得他;五是表示祝賀祝福;六是表示你對他的關心。

怎麼去送禮,當然也需要技巧,尤其是對於那些公關高手或是一名優秀的業務員來說,必備的素質之一就是會送禮。怎麼去送,關鍵是對送禮時機的把握,比如說,隻有過年過節才送,平時一點不送,這也不行,因為過年過節送禮的人很多,你送的東西很可能就被淹沒在成堆的禮物裏,對方根本注意不到你,當然就談不上對你有特殊印象,送禮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對於客戶來說,禮物貴賤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心意。能讓客戶感覺到送禮者仍在關心他,就會格外高興。所以,去拜訪客戶時,根據他的需要實用送禮品,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如果是老年人,就送一些健康類產品,比如一些保健器材、保健品、營養品等。既能顯示對老人的尊敬,又有益於老人的身體健康。此外,營養保健品、健枕、脊柱醫護腰墊、足療健康等,也是很實用的節日禮物。除此之外,一個水果禮籃也比較合適送老年人,花籃內裝有水果,旁邊插上些鮮花,就是一份既實惠又得體的禮物。

小王剛剛出道時,公司接了某大型企業的50年大慶的展覽工作,因為是關係介紹,單子接得順利。但是卻沒有想到在整個接單到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始終都沒有出現的一個審計部門,在簽完合同、驗收完畢、準備付款時,對方突然給小王打電話來,說他們的工程與實價不符,要扣20%的款。並讓小王半個小時後到她的辦公室。

半個小時後,小王就什麼也沒帶地去了。去對她一板一眼地講價格是實價,是與她們單位簽訂過合同、競標的。等小王起身時,她忽然手無意識地要往外一張,以為小王要從包裏給她拿東西,結果小王卻拿起包來就走了,什麼都沒有送。又過了半個小時,她又打來電話,通知小王款被扣了20%,一下子幾萬元就沒了。因為小王沒有送禮,就使得對方單位要求報價成為簽完合同後的“關門打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