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思想決定錢袋——投資經濟學(3)(1 / 2)

風險管理是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伴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利率風險也將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麵臨的最重要的風險之一,一般將利率風險按照來源不同分為:重新定價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基準風險和期權性風險。

1.重新定價風險

如果銀行以短期存款作為長期固定利率貸款的融資來源,當利率上升時,貸款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會隨著利率的上升而增加,從而使銀行的未來收益減少和經濟價值降低。

2.收益率曲線風險

重新定價的不對稱性會使收益率曲線的斜率、形態發生變化,即收益率曲線的非平行移動,對銀行的收益或內在經濟價值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形成收益率曲線風險。例如,若以5年期政府債券的空頭頭寸為10年期政府債券的多頭頭寸進行保值,當收益率曲線變陡的時候,雖然上述安排已經對收益率曲線的平行移動進行了保值,但10年期債券多頭頭寸的經濟價值還是會下降。

3.基準風險

一家銀行可能用一年期存款作為一年期貸款的融資來源,貸款按照美國國庫券利率每月重新定價一次,而存款則按照倫敦同業拆借市場利率每月重新定價一次。雖然用一年期的存款為來源發放一年期的貸款,由於利率敏感性負債與利率敏感性資產重新定價期限完全相同而不存在重新定價風險,但因為其基準利率的變化可能不完全相關,變化不同步,仍然會使該銀行麵臨因基準利率的利差發生變化而帶來的基準風險。

4.期權性風險

若利率變動對存款人或借款人有利,存款人就可能選擇重新安排存款,借款人可能選擇重新安排貸款,從而對銀行產生不利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期權品種因具有較高的杠杆效應,還會進一步增大期權頭寸,可能會對銀行的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一般來說,老百姓以及追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大多會選擇風險小、信用度高的理財產品,比如銀行存款和有“金邊債券”之稱的國債。的確,從目前來看,銀行和國家的信用是最高的,與之相關的金融產品的風險也很小,但並不是說完全沒有風險,比如央行加息,無論是銀行存款還是國債,相關風險也會隨之產生,這裏就是利率風險中的一種。

定期存款是普通老百姓再熟悉不過的一種理財方式,一次性存入,存入一定的期限(最短3個月,最長5年),到期按存入時公布的固定利率計息,一次性還本付息。一般情況下,這是沒有什麼風險可言的,但一旦遇到利率調高,因為定期存款是不分段計息的,不會按已經調高的利率來計算利息,那些存期較長的定期存款就隻能按存入日相對較低的利率來計息,相比已調高的利率就顯得不劃算了。

那麼如何規避利率風險呢?平時應該盡量多關注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如果貨幣政策向緊縮方向發展,存入的期限最好不要太長,1年期比較適當;如果貨幣政策寬鬆則相反,從而有效規避利率下跌的風險;如果存入時間不長,就可以到銀行辦理重新轉存的業務。

憑證式國債也是老百姓比較喜歡的投資產品之一,其因免稅和利率較高而受到追捧,不少地方在發行時根本買不到,於是不少人購買國債時就選擇長期的,也就是買5年期的,卻不知一旦市場利率上升,國債的利率肯定也會水漲船高。

另外,國債提前支取要收取千分之一的手續費,而且半年之內是沒有利息的。扣除這些因素後,如果劃得來,可以提前支取轉買新一期利率更高的國債。

關注記賬式國債的人比較少,但其的確是一種較好的投資方式,記賬式國債收益可分為固定收益和做市價差收益(虧損),固定利率是經投標確定的加權平均中標利率,一般會高於銀行,其風險主要來自債券的價格,如果進入加息周期,債券的價格就會看跌,債券的全價(債券淨價加應計息)可能會低於銀行存款利率甚至虧損。

由於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成反比,利率降低,債券價格上升;利率上升,則債券價格下跌,因此,投資者在投資記賬式國債的時候可以根據利率的變化和預期作出判斷,若預計利率將上升,可賣出手中的債券,待利率上升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時再買入債券,這時的債券實際收益率會高於票麵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