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吉思汗的祖先,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說。
在北胡有一個地形十分複雜的地區,在這個地區北部是雄偉起伏的山巒,有阿爾泰山、薩彥嶺、杭愛山、雅布洛諾夫山脈、興安嶺。這個地區的牧場從山麓開始伸展開去,牧草特別豐美。在這個草原上,狗牙根草是牲畜最喜歡吃的牧草。春暖時節,一望無際的草原宛如寬廣的綠氈,曾引起過無數歌頌英雄業績的抒情詩人的傾心讚歎。春天過去,夏天來臨。6月時,草原上綴滿鮮花,五顏六色的花朵爭奇鬥豔,一直持續到7月中旬。之後,酷熱的風掠過草原,一掃滿地的碧綠,整個草原頓時一片枯黃。在這裏,草原的“微笑”為時並不長。10月開始,冬天來臨,暴風雪肆虐無忌。從11月開始,天寒地凍。直到4月,地氣轉暖,流冰始漂。在這嚴寒的冬季,整個蒙古地麵隻不過是朔風凜冽的西伯利亞地區的一部分。而從7月中旬起,酷熱的氣候又使蒙古地麵變成了亞洲撒哈拉的一部分:草原在烈日下顫抖,烈日在空中燃燒;而每天中午時分,則又必遭到暴風雨的突然襲擊。所以,蒙古四季氣溫變化頗大:在庫倫,即今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冬天最低氣溫為一42.6℃,夏季最高氣溫則高達38.2攝氏度。此外,無論是在春夏還是在秋冬,無論是在山區還是在草原,狂風常常會從天而降,其風力之強勁幾乎可以把人從馬上掀下來。蒙古人之所以成為古代強悍的種族,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生活條件下,在這種惡劣的氣候中,在這片充滿風險的土地上千錘百煉出來的。隻有具有強健的體魄和意誌不易被摧毀的人,才能在這種氣候變化無常的條件下生存下去。這些森林守獵民族和草原遊牧民族(在森林的邊緣地帶以狩獵為生的民族和在大草原上以遊牧為生的民族)的粗獷形象是低低的鼻梁,高高的顴骨,膚色深棕,目光犀利,胸廓堅實,虎背熊腰,關節粗大,雙腿羅圈(因常年騎馬所致)。他們的馬匹並不高大,而且鬃毛蓬亂,但卻像他們一樣粗暴和耐勞。
狼和鹿!從那些有趣的銅質徽章和小塑像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許多狼和鹿的形象。從西伯利亞中部的米努辛斯克到古代中國邊境的河套鄂爾多斯地區,這種徽章和小塑像突出代表了公元前7世紀到中世紀中期北亞人民的藝術特點。蒙古人的傳說和突厥人的傳說(前者很可能是從後者而來)不正是把狼和鹿看成是他們的共同祖先嗎?蒙古人在成為草原遊牧民族以前,起初是森林狩獵民族。據說,在北方,有一座林木茂密的名叫額兒古涅·昆的山,山上有一個山洞。一天,一隻蒼狼,更確切地說是一隻青色的狼(孛兒帖赤那),從這個山洞裏走出來。後來這隻狼碰到了一隻作為它未來的伴侶的牝鹿(豁埃馬蘭勒),雙雙跑到了後來的蒙古國土。據成吉思汗家族的史家說,這隻狼和這隻鹿從貝加爾湖(騰汲思海)來到斡難河之源——不兒罕山(聖山),即今之肯特山脈,定居下來。這裏是聖地。此山脈海拔高達2800米,山頂是光禿禿的花崗岩石和片麻岩石,蒙古人的至高無上的神長生天就住在這山頂上。山頂以下是稠密的森林。後來,成吉思汗一生中每當處於轉折關頭,就來此登上聖山,拜倒在長生天下,求長生天保佑他渡過難關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