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網癮心理疏導的實施(1 / 3)

第一節拒絕求醫的網癮者

由於網癮行為者對出現的成癮行為無自知力或加以掩飾、否認,認識不到網絡成癮的嚴重後果,因此,矯正和控製手段雖多,但效果都不理想,複發率相當高。因此,網癮的治療任務是艱難的、長期的。同時,心理疏導工作不是醫療單位能單獨完成的,必須要家長絕對合作。

據我們的資料顯示,73.2%的當事人不願意到醫療機構,99%的當事人不願接受網癮方麵的有關谘詢或治療建議,故醫生部分工作必需由家長替代,雙方要密切協調一致。首先,要做好家長的疏導工作,向家長傳授網癮行為的一般知識、治療難度及其危害,講述要盡量通俗、生動、形象、具體,如有條件,可借助圖片、模型、實物等(因為他們非專業人員),然後介紹網癮行為形成的可能原因(內部的和外部的)和一般規律。上述過程雖然簡單,但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全麵掌握非常重要。因為隻有用科學的心理、生理和病理的知識武裝家長,才能使網癮行為者能按心理疏導的要求實施,才能讓家長明白“心病需要心藥醫”的道理,才能共同幫助網癮者打持久戰。在取得家長認同後,必須向他們說明,由於網癮者不承認自己是網癮及有心理障礙,難以與醫生及家長合作,更不會服藥治療來改變自己,故家長必須按醫囑定時定量暗中給藥,幫助其被動服藥,並說明此藥對孩子無不良後遺症,藥量很少、方便,無色、無味。如果家長不暴露,網癮者會合作的。平時治療精神障礙正常藥量是每周2-6片,給網癮者每次服用僅三分之一片,每周僅服兩次即可,根據我們對數百人用藥,未發現不良反應。如有特殊情況,可與醫生聯係。偶爾有人反映無精神或無力感,可進行一般關心:“難受嗎?”、“去看看醫生,服點藥吧”,因其怕看醫生,一般很快就轉移過去了。這類軀體不適多見於初次使用,也僅僅是個別人有此現象,一段時間後,就不會再有這類反應了。因此,出現這類反應,家長了解以後,一定要冷靜、沉著,不能緊張。一般用藥兩周左右,孤僻、淡漠、退縮現象會有改善,網癮者與家長溝通情況也會好轉等。此時,見其上網時,可順便勸其多休息,減少上網次數,在其自控力有所好轉,戒斷反應也不明顯時,鼓勵其主動去上學。

例如,某理科大三男生,20歲,平時性格內向,自幼多受大人誇獎,聰明懂事,小學中學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美術、打球也很出色,母親是中醫生,父親是基層領導幹部,母親總以孩子優秀為榮,極力教他聽大人的話,懂禮貌,以求得人們的誇獎。入大學後,由山東某小城市來南京讀書,首次離開父母,到校後孤獨感嚴重,生活、學習、人際關係等方麵不知所措。與在家時不同,總感到學習負擔過重,認為主觀努力與客觀要求已超出自己的能力及限度,學習效率大不如前,老師、同學與自己關係緊張,感到受歧視,對所學專業無興趣,很難適應學校環境,感到衣、食、住、行等都不能稱心。從他給家長信中可以看出他變得固執、膽小、敏感、多疑、自我中心,在學習、人際交往、生活中也渴望獨立自強,卻又過分依賴家庭。在別人看來,他的個人條件是很不錯的,但他認為自己很失敗,常說自己活得太累,心理常處於緊張焦慮狀態,實際上,他的家庭環境優越,身體健康。近來,家長接到學校通知,說孩子已處於勸退的邊緣,父母大感吃驚。父母到了學校後,孩子什麼也不說。聽學校介紹,第一學期各門功課都過了,第二學期三門不及格,這學期找各種借口不到教室去,後經輔導員耐心與其談心,總算講了一點。原來,他第一學期因為不適應就出現過失眠和孤獨感,開始到網吧玩遊戲,看網絡小說。輔導員問其不到教室上課的原因,“因為夜間失眠到網吧去,白天在宿舍睡覺。另外,到了教室,同學們均以歧視的眼光看我,所以我也不願意見他們……”母親介紹著情況,痛哭流涕,要求醫生挽救孩子。經與丈夫商討,組織上照顧自己提前退休,來南京陪孩子,已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與孩子同住,學校已同意留校觀察,延期勸退。經約三小時的交談,這位母親非常願意與醫生合作,除了認同醫生的建議外,開始暗服藥物進行第一階段治療。初用五氟利多20毫克每次1/3片,每周2次,即一片藥磨成粉,分三份,每周兩份,3-4天服一份。但第一次給藥時用量可以加大,兩份一次撒在飯裏,上麵再蓋一些熱飯即可,以後每次均以1/3片給藥。值得注意的是,請不要自動加減藥量。這位母親在兩周後向醫生彙報了她觀察到的情況:每天到學校上課,按時回家吃飯休息,能與母親溝通但話仍不多,勸說時不太頂撞母親了,但晚上仍上網(他自己房間有電腦),母親說幾句也不發大火了。據輔導員講,聽同學反映,他能持續堅持聽課了,但與同學仍不交流。問其能否係統地聽懂,“有的能懂,有的不懂。”但他不懂也不向老師、同學求教,每天到學校,沒有中途回家或到網吧去過。三個月來,戒斷反應也不明顯,沒有發過大脾氣及吵鬧。其母勸說到醫院看心理醫生,但他不承認有心理疾病及網癮行為。雖不願看醫生,但願意看其母買回去的《心理疏導療法》,說我看這本書比看醫生要好。以其母為中介,這位網癮者繼續服藥一年半,直到畢業都沒有間斷過,他的情況比較穩定,考試全部通過。他母親每兩周按時到醫院與醫生保持密切聯係,有問題與醫生共同討論解決,通過一年半的共處,對兒子的心理疏導方法基本上能得心應手了。畢業後向學校申請回原籍工作,其母認為“我這次為孩子提前退休了很值得,等於我又讀了一個心理學專業。回家後就不擔心孩子網癮反複了,我已有些把握了,感謝醫生!”

從這個實例來說,在極難處置的情況下,麵臨勸退的網癮大學生,終於在母親的愛心、耐心、信心中得以挽救,回歸到了現實社會中。一個再高明的心理醫生,如當事人不願接受心理醫療矯正時,醫生也無用武之地。特別應該感激的是這位母親,作為中介,與醫生全力合作,嚴格遵從醫囑,完成了醫生不能完成的心理疏導及給藥任務。前麵已說過,網癮的防治是一個大的“係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各“要素”各盡其力。如學校也能發揮係統“要素”功能,對該同學初到學校孤獨不適的心理加以疏導及幫助,原本一個優秀生不至於走到勸退的地步。經過心理疏導治療,雖然他並沒有達到自知力恢複的程度,但網癮行為基本不明顯了,他不願承認和接納“網癮”這個“詞”沒關係,隻要沒有大的反複,在其母掌握基本的防治方法與增強信心的基礎上,對今後孩子的發展基本能夠已做到心中有數,就是一個較好的結果。故家人同意其回原籍工作,繼續鞏固治療,與醫生密切聯係。

後來,媽媽將一年多來的體驗總結了下來,供大家參考:

我第一次來找魯教授幫助,當時的心理非常焦急、迷茫和無奈,通過第一次四個小時的交談及疏導,初步建立了孩子能好的信心了。當夜就沒有睡好,我反思,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首先,我與丈夫都是靠自己的經驗指導孩子,主觀地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孩子,使孩子缺乏獨立判斷能力,總認為孩子很優秀,一切放心,進了大學,完全能自主地完成成人的成長過程,沒有認識到,十幾年來,他的事情都是我倆替他做的,隻想到,孩子沒有煩惱,我們倆就心滿意足了。本意是讓孩子過得舒服些,專心學習,考取理想的大學。現在目的達到了,沒想到更大的煩惱卻降臨了。這種沉痛的教訓,我是在心理疏導過程中才觸及到的。回首往事,我倆用巨人的肩膀保護孩子,用“代勞”的方式去減少孩子的煩惱,使孩子缺少耐挫能力及磨礪機會,沒有經曆過鍛煉,怎麼能抵擋離開保護傘後的風雨呢?

根據魯教授的指示,我仔細觀察孩子,發現他“情感很冷漠”:他表現對外界刺激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比如,我與他談起以前他喜歡交往的親友、同學及老師,他表現就很冷漠,對周圍事物也無興趣,說“內心缺乏體驗”,麵部表情呆板,嚴重時一切事物都漠不關心。伴有焦慮不安、情緒緊張,這時,我讓他短時間打開電腦,但隻限15-20分鍾。剛開始,到了時間,勸其停止,有時停不下來,但我表現生氣後,他還是基本能控製住的。

我請輔導老師到我家來,與他共同討論下一步的矯正計劃:

1、關於上網時間:我提出,每日兩次,每次40分鍾,他提出每次1小時。後經輔導員折中,每次50分鍾,到時以鬧鈴響為準。當時我提出,兩次上網中,有一次要與媽媽一起上,讓他教會我,讓我分享與他遊戲的快樂,他堅決不同意,但沒有說出不同意的理由,就此作罷。

2、製定與學校同步的作息製度,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媽媽督導。

3、參加文娛、體育活動。例如,看電影每周1-2次,與媽媽打乒乓球每日半小時。

4、學會與人交往。暗中讓輔導員請班上的同學定期來到住處,幫助他,有意無意中傳遞同學們對他的關心,消除他對同學的誤解及自卑感。首先,父母改變過去“長輩的尊嚴麵孔”,創造平等和藹的家庭氣氛。讓孩子養成愛說話、敢說話、敢提問的習慣,孩子的事,首先聽孩子的意見,如有問題,耐心解釋,站到孩子的角度思考,樹立其敢於交往的信心。家中來客人時,讓孩子參與接待,潛移默化中教給孩子基本的交往方法,如合作、協商、交換、輪流分享等。此外,讓他在與同伴交往中培養自信心,做到多一分魅力,少一分怯懦,多一分合作,少一分霸道,多一分豁達,少一分孤獨。

5、除每周利用休息時間陪孩子看電影外,陪他去博物館、圖書館、名勝古跡及公園散步等,不是說我陪他去玩,而是請他陪我散步,分散他的精力。這些都有助於恢複他的心理平衡,豐富他的想象力,增強分析能力,逐步找回網癮前的自我,樹立起更大的信心。在康複中,可以減少網癮戒斷的不良反應,加強溝通,深入孩子內心,利用參觀和休閑時間了解孩子對有關事物的看法。

6、每天以積極向上的正性力量鼓舞他、鞭策他,使他憂鬱孤獨的不良情緒、不良行為不斷得到糾正。在進步中,要及時給予鼓勵。例如,在我的指導下,他開始學習燒菜。吃飯時,我經常給予肯定:“味道很好,不亞於媽媽燒的”等等,同時,通過一些日常的生活技能訓練及多方麵的努力,提高他適應社會的能力,對調適自己的情緒及控製自己不良行為有所幫助,最終達到可以抵抗“心癮”的作用。

第二節家長伴來的網癮者

針對家長陪同就診的,針對家長的心理疏導與第一類相同,網癮者也同樣需要暗中服藥。先行個別心理疏導用藥2-4周後,再與其他心理障礙病友共同參加集體心理疏導治療。

個別心理疏導前,先填寫一份自傳性的病情調查表,內容包括:主要經曆(特別是那些自己印象最深,對自己影響、刺激最大的經曆)、家庭狀況、學習、工作、生活的環境和條件,個性、愛好、興趣、嗜好、家庭病史、個人既往史、疾病(指求治的心理疾病)症狀、自我估計的致病因素、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疾病規律性的變化情況,接受過何種治療及其效果,看過什麼書籍以及對自己的影響等。醫生要向患者強調這份材料的重要性,要求真實、詳細、具體,並向患者說明,病案是保密的,不經本人同意不向任何人披露。

個別心理疏導由於麵對著的是單獨的患者,可以把心理疏導工作做得更細微、更全麵、更深入、更具體、更有針對性,因此,醫生的疏導較易為患者接受。由於醫生和患者的關係更直接、更貼近,兩者更便於互動交流,醫生根據對方輸出的信息能更方便地調整治療方法、措施和內容,因此,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因此,個別心理疏導治療占有一定的優勢。

在個別疏導中,要求醫生必須處處體貼、關懷患者,通過說服、解釋、教育等一般疏導方法的運用,從患者的原有認識水平著手,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采用旁敲側擊、提出問題、共同討論、實例說明等方法。例如,對某些性格拘謹、內向的患者,鼓勵他們提出問題並開展討論,一方麵達到分清是非的目的,同時,也得到實踐鍛煉,有利於疏通其阻塞的心理。醫生的態度要和藹、親切、耐心、共情,讓對方能體會到醫生樂意幫助他們解決疑難,提高認識。要鼓勵他們培養多種有益於心身健康的愛好,多參加人際交往活動,遇到困難時多向別人求教而不是自己鑽牛角尖,使他們在自我鍛煉中逐步改變怯於交往、生活單調、過於內向孤僻的生活方式。對情緒不穩定者,要幫助其提高自我控製能力,避免主觀片麵和情感用事,以減少情緒波動。對於文化水平高,抽象思維能力強者,要多進行邏輯的分析和說理,揭示發病的原因和機製,症狀的含義和客觀的表現,以使他們能認清虛實、是非真假,經過啟發和誘導,促進他們進行思考、產生領悟。對一些文化水平低、受暗示性較強的患者,多用暗示性語言和行為,在疏導的同時,加以其他暗示條件作為輔助治療,常可在短時間內收到顯著的效果。

一、網癮伴心理障礙者的疏導過程

下麵這個案例的來訪者是17歲的男孩,高二學生。自幼聰明,學習優秀,從幼兒園起開始玩“小霸王遊戲機”,小學二年級開始玩父親的電腦,在虛擬世界中,隨心所欲地扮演與現實截然不同的理想角色。讀初一時,因成績突出,父母獎勵一台電腦,開始無節製的玩大型遊戲。此時,出現了心理障礙,認為在身體裏構建了又一個“假我”,且無休止的與“真我”作對,相互衝突,使“真我”痛苦不已。網上網下判若兩人,開始變得冷酷、貪婪、懶惰,分不清自己是男是女……經藥物和心理等多方麵治療,效果不理想。升入高一後,症狀愈發嚴重,因無法學習而休學,隻能以上網遊戲來轉移所謂的強迫症帶來的心理痛苦。開始,還能有所減輕,後來玩遊戲也緩解不了這種痛苦,因此,前來尋求心理疏導。

其症狀表現較為複雜,但並非典型的強迫症,很難從心理疾病歸口。初步治療計劃以治療患者本人樂意接受的“強迫症”診斷入手,結合她每天的反饋信息,針對性的認識、分析、討論,達到雙方互動。這樣能切合他本人的實際要求。因他的知識麵較廣,結合必要的理論與機製討論,更加有效,如“惰性病理興奮灶”的形成於治療的實際機理,對強迫症及網絡成癮形成均是一致的,不談網癮,隻談強迫症,聯係他的實際情況,她不但能主動積極接受,而且能積極聯係自己的實際症狀,收效很大。他每天的反饋明顯能看出心理病理向心理生理的轉化過程。

通過六次心理疏導治療,一周1-2次,每次3-4小時,他的症狀基本消失,信心大增,不良情緒向良性情緒轉化非常理想,對醫生的友好與尊敬打下了良好基礎,要求複學心切。此時,與陪伴他治療的媽媽討論,目前網癮的心理障礙症狀已基本消失,初步完成心理疏導的第一階段計劃,下麵有必要深入認識病源——網癮問題。因本人否認自己的強迫症狀與網癮有關(自幼迷戀網遊,想法較為複雜),如果醫生指出其主要症狀是網癮,結果可能有兩個:1)從此拒絕心理疏導;2)繼續深化認識,繼續矯正。其母同意問題公開化,留著眼淚說:“網癮害了他,也害了我的家庭。這些年來,我曾不止一次的感到活著沒意思……”在他複學後,醫生曾有意識的引導向網絡方麵表露,開始,向其請教網絡方麵的問題,他很積極,以後起講了一個多小時,臨結束時,我要他空閑時,將自己上網的情況寫下來,但他在反饋中一個字也沒提。他在交第七次反饋後,我建議他就在我辦公室寫,他同意了(具體見第七次反饋材料)。

複學後,他說平時課程緊,隻能周六過來接受疏導。他複學後,基本適應了學校的學習生活,一個多月後,期中考試全部通過。但晚上睡覺前,仍會感覺難受,大叫大喊後才能入睡(母親反饋信息)。後來的一次交談中,他有些警惕,這次來,沒寫反饋,說“學習太忙,沒時間寫反饋”。我們談了半個小時,我說:“今後學習忙,就不要寫反饋了,以後就在我辦公室寫寫心得體會就可以了,今天就開始。”我拿紙筆給他,他顯得很為難。結果2個小時後,關於上網的事隻字未提(見反饋8)。臨別時,表現得很客氣,說:“下周我早點來”。次日,其母親打電話說:“他說以後不去魯教授那裏了,因為學習太忙,我的強迫症已經好了嘛!”

從他的發展史分析,自幼就玩遊戲機及大型網絡遊戲等,虛擬世界的人和事物的觀點、評價、心理及行為取向,已基本定勢。完全讓其與網遊一刀兩斷是不可能的。在角色分配與扮演中,網遊的虛擬性、無規律性給他提供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在虛擬社會中,以電腦為終端的網絡遊戲世界,使他迷戀於其中,被網絡遊戲所同化,沉迷於脫離現實的人際交往關係中,從而使他與人的現實的情感交往被網絡之間的關係所代替。他在長期的大型網絡遊戲中,隨心所欲地扮演與現實社會截然不同的“理想我”,迷失了“現實我”,把虛擬的角色當成現實的角色,以自我為中心,造成人際交往的心理失常。長期無節製的使用,導致在網絡遊戲自我係統中,構建了兩個“真我”和“假我”。“假我”無休止地與“真我”作對,使“真我”痛苦不已,這往往是常人無法理解的。由於網遊中虛擬世界與社會現實之間變得越來越模糊,致使當事者在人際交往中,自我性別難以辨別而恐懼不安(見反饋一)。如“我是男人,我怕說出或寫出來就會變成女人或同性戀似的,分不清我是男是女……”

在接受網癮帶來的心身極為痛苦的教訓和自認為強迫症體驗的同時,家長、老師能繼續引導,加強自我控製,有節製地上網,逐漸減少網遊時間。鼓勵回歸正常的學習,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克服“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就是做不到”的不足,養成做到“懂一點,知道一點,做一點”的好習慣,爭取完成學習,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這也是各方疏導者共同完成網癮心理疏導這個係統工程的重點和難點工作。

反饋一:

魯醫生:

今天跟你談了一席話,我說句得罪人的話,其實我覺得並沒有很大的感觸,我覺得這些道理我都是懂的,隻是不知道如何付諸行動。我覺得我有千言萬語,但我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我下麵的話可能會有點混亂,因為我覺得我已經不認識自己了,我有時真的都分不清哪些想法、哪些感受是真實的,哪些是虛假的。強迫症似乎在我的身體裏構建了又一個“我”,這個“我”不知廉恥,無休止的與我作對,各種荒謬的、惡心的、常人無法理解的想法讓真正的我痛苦不已,這個假的“我”甚至能將我的各種感受都模擬出來,我清晰的明白這些是虛、假、空的,但我仿佛在內心深處對這些假的東西深信不疑,而我又明白所謂的“內心深處”這也是假的,而我又仿佛在內心的更深處在懷疑,我懷疑是假的,事情是真的。如此無休止的一層一層地往內心更深處走,我便迷失了,我的思想仿佛有無窮層,我被假象迷住了,不知哪裏是盡頭。我有時會有一種思想與身體的聯係被切斷的感覺,這很可怕,讓我有種陷入無盡黑暗深淵的恐怖感覺。

我想躲,躲到一個讓我安心的地方,然而我茫然四顧,卻發現我無處可躲,當我躲到一處似乎可以讓我安心的地方時,不一陣,思想中無盡的恐怖浪潮就向我襲來,我才明白,我所恐怖的是虛的,它無孔不入,現實的一切無法阻擋,因此,我更恐懼。我害怕我從此永遠都好不了了,那我將永遠活在我為自己所營造的恐怖、惡心的世界中,那是我無法接受的。

這些隻是我害怕的一部分,我所最害怕的是真正的本我被強迫思維所統治,若我戰敗,我要是照著強迫思維所想的去做,那可怎麼辦,那我就真的完了。

我覺得我也並不算個好人,曾經我到還認為是,但自從與強迫症開始作戰,我覺得開始變得冷酷、貪婪、自私、懶惰,不過我已不覺得這些算什麼了,隻要我能恢複成一個正常人就好,而且是一個正常的男人。這裏,請原諒我的強迫症狀的表現,我一直不斷的對自己說,我是男人,因為我怕,仿佛我不說出或寫出這句話,我就會變成女人或變成同性戀似的,這種恐懼、荒謬、白癡到無以複加,但它又仿佛如與生俱來般的讓我無法擺脫,而我也確實害怕,似乎隻有這種強調才能讓我安心,我也明白它是病態的,可在這個病態的循環中,我無法擺脫,我對女人並沒有喪失與生俱來的,那種男人都有的興趣,我的言語可能粗俗了,但我已無法用其他的文字來表達了,這個也請魯醫生你原諒,而且有時候我也覺得仿佛隻有這種粗俗才能表現或說是能證明我是一個男人。我的最大問題就在於此,在男女問題分不清或說是我分不清自己是男是女,不,也不對,應該說我是懷疑自己,會不會去喜歡男的?對,我現在在逼自己,我真的,提到這些字就害怕,您一定要幫我,我真要受不了了,這是我永遠無法接受的,對此,我寧願選擇死,我為這些害怕了三四年,我不知道我該如何,我是清楚的,我是不會真正有這種想法的,或者說在內心深處我很清晰自己是男人,我不會喜歡男人,我是喜歡女人的,我自己最原始的感受,我還是喜歡女人的,若是漂亮女孩,我也會多看幾眼,我真的要受不了了,那種恐懼毫無理由,並讓人恐懼以及惡心,一提到這些,我的腦子會不受控製的自動運轉起來,把各種惡心可怕的可能都一個個羅列或者說是臆造出來,那種真實的感受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我害怕,我恐懼,我惶惶不可終日,隻是為了一個自己嚇自己的想象,這很可怕,這幾個字筆不均,因為寫出這些的時候都是無比痛苦的,我就在寫的時候,就在剛才,恐怖、難受像烈火一樣煎熬著我,我剛才發了神經一樣的又捶桌子,又踩地板,又是哭又是喊的,魯醫生您一定要救救我,我表麵上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可我的精神卻非常脆弱,然而這種脆弱又似乎有一個底線,每當強迫症真正觸及到我真正心愛的人事時,我又會有一種仿佛冥頑不化一般的堅強,從真正的內心深處冒出(這個內心深處我是可以肯定的),它支持著我或說是直接改變了我,讓我在那恐怖的浪潮中,敢為了我真正所愛的人與事而去直視所有的強迫思維,盡管這種力量所能維持的時間不長。

而在有時候,真正從內心深處湧起的真正的高興、悲痛、憤怒時,我會在那麼一個瞬間,有一種完全好了的感覺,那種自由,那種放鬆,,那種真正的自我,讓我真的覺得我好了。

其實,在初二的時候,我就明顯感覺有強迫症的表現了,隻是當時不懂,不過那時,似乎也很輕,我當時拚命的勸自己,尋找各種震撼的事物來刺激自己,結果居然就好了,那種強迫症大病初愈的感受簡直比考上了北大清華還讓人快樂,可好景不長,一旦到了高一,我的強迫症又複發了,這次就沒上次好運了,病情似乎總是在加重,一直都很不好。

我是很不願和男的呆在一起的,這本來就有個同性相斥的原理或說是道理在裏麵,而得了強迫症後就更嚴重,因為,我一看到男的,就會想,我會不會靠在他肩頭,或投進這人懷裏,這真的非常惡心,我完全受不了,真的我要崩潰了,我完全沒有這種想法,而腦子裏卻會自動按那些惡心、恐怖的東西想下去,我壓也壓不住,魯醫生,您一定要幫幫我,我真的非常痛苦!還有我,今天給你提的那兩個人,這兩個人對我來說,就是提一下他們的名字,都是恐怖、惡心的,我害怕我會喜歡這兩個人,這是毫無可能的、荒謬的,但我就是害怕。對,我一定不能躲,今天,我就寫,寫出他們的名字,“××、×××”這兩個名字,我真的很怕,非常怕,若按實際上,他們對我來說,隻是過眼雲煙般的東西,可就因為怕,這兩人的身影就如鬼魂、幽靈般的,在我腦子中,一直揮之不去,我越害怕,他們出現的越多,而其中的後者出現的最多,也是我最怕的東西,魯醫生,您一定要救我,不然我就完蛋了。

現在,我真的是把我所有的內心的真話都說出來了,這些話,放在以前,我是絕對不敢說,就是想一下都會讓我幾天不舒服,其實,就是現在,我寫這些文字也是,無比的難受,我真的是都豁出去了,請您一定要救救我。

反饋二

魯醫生:

從昨天晚上我艱難的將內心的所有問題付諸筆端到今天我們深入地交談,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的情況在好轉,就如在無邊的黑暗中看到了亮光,但我還是覺得我並沒有全好,我不知是時間太短還是我的認識不到位,總覺得心理還有陰影存在。

你讓我寫寫關於如何造成惡性循環的以及總結以往成功的經驗,我想了想,還是覺得記憶很模糊。關於惡性循環的成因,我覺得是因為長期的個性,突然的一個冒出的念頭以及之後的畏懼和最後不戰而逃的膽小怕事造成的。我已記不清第一次冒出哪些奇怪的念頭是在何時了,不過,由於我的多疑的性格,當時我一定是對這個荒謬的念頭加以反複琢磨,以至想出各種可怕的後果來嚇唬自己,而因為冒出的念頭是荒謬的惡心的,這裏,我猶豫了好一會,我還是逼著自己寫吧,這第一個冒出來的念頭肯定是關於同性戀的,這幾個字我寫出來還是很難受,看著也紮眼,不過,您今天說了,可以肯定決不是同性戀,我在寫的時候已覺得比昨天好一些了。但我覺得我在內心深處還有一種條件反射般的恐懼,我依舊害怕,我想這真的是認識不到位,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比起以前,甚至可以說,就是一天以前,我已覺得我好多了,我想我真的是缺乏一種勇往直前的勇氣,我覺得這與我的個性缺陷有關,但我已有了希望,這是一股韌勁,我覺得隻要我堅持下去,隻要我挺住一切都會過去。

我的惡性循環來源於我鑽進了病態思維的怪圈不得而出,我現在需要跳出來,需要有當頭一棒般的刺激,當然,還需要我的主觀上的敢於去跳,我覺得今天你與我的談話已經如當頭一棒了,在我今天從您那兒出來以及之後的幾個小時裏,我覺得一陣輕鬆,就是思維貫通,緊張消失,症狀消失,全身心都放鬆下來了一般的那種輕鬆,這是病情得以消除的感覺,我是感受過的,可到了晚上,天一黑下來,我又覺得不行了,仿佛一種巨大的陰影將我籠罩,我一下覺得輕鬆消失了,心情開始莫名的失落,白日的勇氣也似乎一下消失了,我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但心境上還是有所改變的,比起以往,真是好了許多,不過,當然了,以我現在的狀態是笑不出來的。

入夜和白日的差別讓我想起了古人所雲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話來,這話在我前一次成功的經驗中,我是把它拿來勸告自己的,而且當時也就真的做到了。說起上次的成功經驗,我覺得我是靠著領悟一點就付諸於行動一點而勝利的,當時我看了很多書以及一些影視作品,我不斷的對自己說要凡事看淡一點,不要急躁,要心平氣和,要淡泊,就如《讀者》裏的一句話“任它密雨斜織,我隻坐擁王城”,我還看了齊白石的事,看了他“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的事,也去學了他的這些心境,如《昆侖》裏的一首詩:“喜似悲來悲還喜,流著眼淚笑嘻嘻,菩提樹下呆和尚,雨過天晴搓老泥”。我極力的提升自己的心境,使自己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品質或是心境,我當時以一種頓悟的方式,使所有的道理都由心而發,那種無可名狀的感動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我從內心深處接受,仿佛它們成了我自己的一部分,最後,我以這些淡泊,這些心境,終於敢勇於麵對一切了,於是,強迫觀念的出現與否和我再無關係,因為我知道那是假的,而我又能以一種淡泊、不聞不問的心態去對待,因而最後也就好了。

這就是我前一次的經驗了,我沒寫之前還沒覺得,現在一想,仿佛我又從中有了一種啟發,我知道,我的這些經驗沒丟,但因我的膽怯,我一葉障目了,因而不見。這次的膽怯似乎非常嚴重,其實在高一的這次病情複發,我覺得一個外界的誘發條件也許有關,我在這寫出來,您看看,也幫我分析分析。

我在初中畢業的那個暑假談了一次戀愛,那是個我很喜歡的女生,不過最後分手了,就在高一剛開學沒多久,我實際上是個很重感情的人,這次戀愛,似乎給我打擊很大,讓我整個人,一下子就消沉了。當然,這隻是個外因,若我沒有個性上的缺陷,這次失戀也不會有大的影響,我隻是說出來,看看對我的病情是否有幫助。

反饋三

魯醫生:

今天,我覺得收獲很大,我今天的狀態也一直都不錯,當然,心裏還有陰影。沒辦法,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病纏了我如此多年,想一下子好是不現實的,而要是我心裏不急,那倒也是假的,隻怕覺得默認了,這急,不去管它而已。

我的病情依舊還不能根治,這應當是因為強迫症或說那個“惰性病理性興奮灶”太過頑強了吧,我想是時間問題,總會好的,不過信心並非太足。

悲觀、消極跟了我太久了,想一下甩掉並非易事,而我的勇氣與理智似乎總有個有效期,一到晚上,它們便失靈了。對了,今天我去練琴的時候心理也不太穩定,強迫思維一直往我腦子裏鑽,由於我是非常喜歡彈鋼琴的,所以在彈琴的時候又變得害怕起來,隻是越怕強迫思維越來,最後我強迫自己不去想,隻是效果似乎並不太好。

我想我的心態有些太過悲觀與消極了,這實際上是我患病這段時間養成的一個不太好的習慣造成的。

患病時,由於恐懼強迫思維裏出現的東西,我沒有什麼辦法,隻好對一切都屏蔽,我使自己變得冷酷、冷漠甚至麻木。雖然減輕了一些痛苦,但我整個人都變成了行屍走肉,我對許多事都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我把真正的自我鎖在一層外衣之下,期望著真我力量強大以後東山再起。我覺得我的一切都在偽裝,不過真真切切地,我覺得我的整個內心完全冷了下來,世界在我眼中似乎都是灰的。

由於這些,真我的力量非但沒有增大,反而有一種恐怖的麻木不仁的將我籠罩,真我竟有種失去了戰鬥欲望的跡象出現。我想我真是可笑,問題仿佛越處理越多了。我該如何是好?

我所說的收獲很大,在於您告訴我的要分清是非真假,我覺得這句話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覺得我現在處於一個非常混亂的狀態之下,如果把真我、假我、強迫思維分別比成一條線的話,我覺得它們已經攪成了一團亂麻。首先是強迫思維與真我攪在了一起,使我分不清究竟什麼才是我所想的,什麼才不是我想的,於是我把所能肯定為真我的部分,用另一條線——也就是假我,是真我為了逃避所造出的一個保護自己的外衣,這件外衣為了能起到隔絕強迫思維的作用,因而它必須能與強迫思維絕緣,但問題就出在此了,真我根本分不清是非真假了,那該如何呢?於是真我就來了個絕的,我把一切都絕緣了,不就把強迫思維也絕緣了嗎?於是外衣也就是假我就叫了冷漠、冷酷、麻木不仁,如此長時間的下來,,真我的不斷躲藏、逃避、畏首畏尾,使假我的力量越來越大,強迫思維仿佛也越發強大,真我這時又混亂了,為了不讓假我、強迫思維打擾自己,真我決定丟車保帥,它自殘式的壁虎斷尾,將原來的真我再行分離,真我挾著自己的核心,再次逃之夭夭,於是戰局更混亂了,大部分的真我與假我、強迫思維攪在一起,亂成一團,而核心的卻是的真我拚命地逃,拚命地躲,我的靈魂便亂得不成樣子了,它想找到核心真我,但其逃得早沒影了,隻能偶爾感到一絲若有若無的感應,而大部分真我、假我、強迫思維又扭曲糾纏在一起,我的靈魂還能怎麼辦,這真的是痛苦。

因此,我認為您告訴我的認清是非真假是非常重要的,我現在想分清真我並把它找出來,我覺得隻有找到這我,我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力量。

今天,我說的冗長了,而且也有些不著邊際,也許是心裏有太多話想說吧,所以很亂,不過如今我真覺得心情愉快了很多。

反饋四

魯醫生:

這次的反饋材料就要很簡單了,我這幾天的恢複還是相當不錯,當然了,和最優化還是沒法比的,病情時常反複,不過說是反複,其實也並不是很嚴重,就感覺還有一些沒清除幹淨的餘毒似的,它們力量不大,但卻時常會跳出來,我用您教的方法去對付它們(主要還是些強迫思維和無謂的擔心),我已經時常能感到一絲輕鬆的感覺了,我已經能夠相信我會戰勝這個病的了,而現在出現這些問題,我相信主要時間足夠,它們也會慢慢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