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兵之初,滇軍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有力抵抗就控製了雲、貴、川、湘大部分地區。之後滇軍又在江西先後擊敗嶽樂、董衛國軍,占領南昌、九江一帶,打得清軍龜縮在安慶一帶不敢動彈,可見清廷八旗軍已經不堪大用,綠營官兵也都墮落腐朽。
滇軍大將高得捷兩次擊敗滿清貴胄中“不世出的名將”安親王嶽樂,王屏藩、吳之芪部在四川設計使清將瓦爾喀部五萬大軍不戰自潰,鄭蛟麟、王 輔臣部在陝西平陽關圍殲清庭軍機大臣莫洛所率十萬餘人,擊殺莫洛。
隨後,王 輔臣、王屏藩、吳之芪率軍緊追清庭貝勒察尼軍不放,將貝勒察尼趕出西安,兵不血刃占領了這座古城。
奇怪的是,作為最能打的將領,吳三桂讓韓星跟在大軍後方負責輜重,並未讓他領軍上戰場。
經過幾次大戰之後,清軍的主力實際上已經被吳三桂軍打垮,僅剩的兵力包括從青海退守延安的青海軍兩萬人,在西安的圖海軍三萬人,在武昌的蔡毓榮和貝勒尚善軍三萬人,在安慶的董衛國、嶽樂、喇布、希爾根共五萬人,金陵清軍三萬人,清庭所有兵力已經不足二十萬。而滇軍此時軍力已達到四十餘萬(北線十二萬、中線十萬、南線共計十七萬、滇省新兵三萬),這還沒算韓星的十二萬留守後方的大軍,形勢對吳三桂極為有利,劉玄初等謀士也力諫吳三桂揮軍跨過長江。
如果此時吳三桂真的能一鼓作氣揮軍北上,那麼改朝換代也未可知。但由於吳三桂優柔寡斷的性格缺陷使然,再加上他考慮到自己年邁體衰,頭腦中偏安的思想便逐漸取代了當初的雄心壯誌,以至於滇主力一直停留在長江南岸,喪失了最佳的戰機。
最後,劉玄初憂憤而死,自此再也無人敢向吳三桂提出北進的建議。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稱帝後病死,時年六十七歲,隻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滇軍失去了具有號召力的統帥,自此陷入分裂當中。
韓星此時已被封為滇省總督,負責看守大後方。吳三桂的侄、婿與心腹將領馬寶、胡國柱、夏國相齊聚衡州,公推吳國貴總理軍務,派胡國柱回雲南,擬定迎吳世璠前來衡州奔喪繼位。胡國柱到達雲南立即被韓星扣押,隨後韓星“護送”吳世璠到達衡州,一具將留在衡州的吳三桂所有手下重臣扣押,奪取了兵權。
沒了吳三桂壓製,韓星手段全開,近十年培養的好手蜂擁而出,用剛剛發明出來的後膛槍刺殺清廷在川官員,配合滇軍主力強攻作戰,一舉拿下整個四川。
而後他又依樣直取湖北又下湖南,不過短短一年時間便已成功收複被清軍此前搶占的江南各地,重新和清軍隔江對峙。
韓星並沒有跨江北上,而是花費了整整三年時間整理內部,給軍隊改組換裝。
此間,韓星妻子阿珂為他誕下嫡子,另一位妻子阿琪也為他生下了嫡女。韓星依據承諾,派遣施琅率領剛剛成軍的海軍一具收複台島等臨近海島,韓星的海軍此時已經建造了六艘鐵甲艦和一百二十餘首木製蒸汽動力巡洋艦。
三年後,韓星分兵兩路,一路由施琅帶領海軍北上津門,另一路他親自率領,跨江作戰,兩路齊發,在新式後膛槍炮下,清軍潰不成軍,康熙帶著滿清殘餘逃到關外。
轉年,韓星在京城稱帝,建立華夏帝國。
後十年時間,華夏都在不斷的征戰,逃回關外的滿清殘餘再遭重創,被華夏帝國軍隊一路趕到西伯利亞深處,與羅刹國直接對上了。
西北地區也在華夏帝國的兵鋒之下全部收複,並一路打到了中亞地區才罷兵。
另外西南所有諸國也被擊敗滅國,所得之地紛紛被並入華夏帝國。
另外華夏帝國的海軍也沒閑著,紛紛擊敗並占領了棒國、倭國、呂宋、澳洲等地。
華夏帝國大力發展科技,積極與外洋開展海貿,而且先後擊敗了荷蘭、西班牙、約翰牛等國,兵鋒直抵美洲。
韓星在位三十五年,將國家引導完善成為君主立憲製後才退位於皇太子。
阿琪和阿珂先後於八十四歲病逝,又兩年,韓星終於將內家拳練到罡勁,龍象般若神功也練到了第十層,金鍾罩和鐵布衫達到了無缺無漏的境界,這才破界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