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婆(1 / 2)

柳嵐和母親一起在整理外婆的遺物,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和外婆一生所從事的越劇事業有關。各個年代的越劇唱片,各種角色的戲服,厚厚一摞的曲譜,演出用的各類樂器。柳嵐清楚地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常常跟著外婆一起聽這些越劇唱片,時不時地外婆還會自己唱上一段,她也教柳嵐唱一些簡單易唱的越劇選段。在外婆的影響下,柳嵐也選擇了越劇作為自己的事業。外婆出生在越劇之鄉,十四歲開始就學唱越劇,十六歲第一次登台演出,這一唱就是五十年。五十年裏外婆獲得了大大小小許多榮譽,但在外婆看來榮譽隻是代表一個藝人過去的東西,隻有在編劇表演唱腔上不斷去探索追求,才可能真正唱好越劇。外婆最珍愛的東西是一把折子扇,這把折子扇外婆時刻隨身帶著,一個人的時候外婆常打開扇子,扇麵上有越劇《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詞,外婆就對著扇子唱。柳嵐不明白為什麼外婆會對一把扇子鍾愛有加,似乎扇子係著外婆的心。臨終前,外婆還要求家人把扇子再打開讓她看看,外婆躺在床上雖然不能說話,但眼裏卻噙著淚水。看了許久之後,外婆的臉上露出了淺淺的笑容。外婆是笑著離開這個世界的,仿佛一切她都已經滿足。

在外婆的遺物中,有一個精致地檀木盒,柳嵐從來沒見過這個檀木盒。她打開木盒,裏麵全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書信,收信人寫的都是外婆的名字——夏小芬,寄信人則是一個叫王金權的人。柳嵐從未聽外婆提起過這個叫王金權的人,但顯然這個人和外婆有很好的關係,因為信都是用上好的杭州絲綢包著放在木盒裏。

出於好奇,柳嵐把信件打開來看了看。雖然上世紀四十年代用的都是繁體字,但柳嵐還是能認出不少的字。從信的內容看,這個叫王金權的人是一個琴師和外婆有一段很美好的感情經曆,倆人都對對方深愛著。但王金權授父母之命早有婚約,縱然與外婆相愛也無法和外婆走在一起。外婆整日隨身帶著的折子扇,就是王金權送給外婆的。最後一封信的時間是民國二十七年,信裏提到自己即將成婚。若有來世,盼早相會,我來拉琴,儂來唱。

我來拉琴,儂來唱。這句話,讓柳嵐想起一首吳越情詩。你儂,我儂。我中有儂,儂中有我。這個與外婆約定來生的人,必是對外婆有著深摯地感情。柳嵐心中無不為之感動。

柳嵐和母親把外婆的遺物重新歸類,擺放在外婆生前住的房間。房間的牆上掛滿了外婆年輕時起的照片,其中有許多十分珍貴的照片。與越劇十姐妹的合影,與周恩來總理的合影。但最完整的一組照片是每年柳嵐生日外婆和她的合影。

外婆對柳嵐的疼愛,常常讓母親都笑著打趣說,你啊,都抵上外婆的兩個親閨女。從小到大,柳嵐也最親外婆。小學六一兒童節時,學校發的糖果,柳嵐都舍不得自己先吃,要拿回來和外婆一起吃。長大後,她更是把自己好的東西留給外婆。從自己第一次拿薪水,柳嵐把一半薪水給外婆,外婆八十歲生日時親手給外婆縫製旗袍。柳嵐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還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