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特色紅薯”是指紅薯品種資源中具有獨特性狀和較高經濟價值、營養價值或加工利用價值的特色品種類型。
我國傳統的紅薯一直是“紅、黃、白”一統天下,缺點是出粉率低、價格低廉、功能單一。特色紅薯與傳統紅薯相比,優勢明顯,在特征、功能上都不同於普通紅薯的新品種,它有以下三個特征:
一是從顏色上分,有紫色、黃色、紅色、橙色、花色等“五彩”紅薯。紫色品種:有從日本引進的川山紫、京薯6號(看起來像茄子,吃起來似板栗)、日本紫薯王、群紫1號、濟薯18;黃色品種:有橙色的日本黃薯(又稱香蕉王),橘紅色的TN96、湘薯15號、紫葉1號,橘黃色的湘紅2號、泰國紅,雞蛋黃心的湘黃1號等多種顏色;花色品種:有紅白相間的花心王,切開非常美觀,吃起來香甜可口。
二是從用途上分,有高產高澱粉型工業用薯、醫療保健型用薯、蔬果鮮食型用薯、莖尖菜用型用薯四大類。
高產高澱粉型用薯以工業原料為主要用途,主要作澱粉原料,是通過有性雜交、輻射誘變等手段選育而成的紅薯新品種,它紅皮白肉,含澱粉率高達24%~26%,單株最大產量可達50千克以上。
醫療保健型用薯的著名品種有日本山川紫、美國黑紅薯等,其主要特色在於薯皮和薯肉紫紅鮮豔,色香味甜,營養豐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特別是微量元素硒、碘比普通紅薯高出20倍,具有抗癌、補鈣、抗衰老等多種醫療保健作用,主要作鮮薯售賣,既可生食,又非常適合於蒸烤和食品加工。
蔬果鮮食型用薯如豫薯10號和湘紅2號等,其主要特色在於皮色紫紅,肉色紅黃或橘黃,富含胡蘿卜素,一般特早熟,85天可以挖薯。這種紅薯既可生食,也可蒸、煮、烤、涼拌、炒食,還可製作紅薯薯條,需求量很大。
莖尖菜用型用薯一般是指生長點以下長10~15厘米的鮮嫩莖葉作蔬菜用。甘薯嫩莖葉和薯塊一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膳食纖維、粗蛋白、多種礦物質以及一些特殊的營養物質。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檢測,甘薯葉與菠菜等14種蔬菜相比較,蛋白質、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13項營養成分的含量,薯葉均居首位。近年來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對40多種蔬菜的抗癌成分分析和抗癌試驗表明,葉菜用甘薯抗癌性列首位;美國科學家發現甘薯中含有一種叫“去氫表雄酮”的活性物質,可以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並能延緩智力衰退和增加人體免疫力。一個成年人隻要每天食用100克紅薯莖尖,即可滿足人體的礦物質需求。眾多研究表明,甘薯莖尖具有補虛益氣、健身強腎、益肺生津、抗癌及延緩衰老的作用,作為一種功能食品,在21世紀人類食品中的影響將愈加廣泛。
三是從出口創彙上來看,特色紅薯更具有特殊的魅力。據2001年10月17日《市場報》登載的有關專家的預測,我國加入WTO以後,有七大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優勢,分別為紅薯莖尖嫩葉、富硒農產品、特色紅薯、特種玉米、特色鮮棗、特色果蔬、靈芝產品。特色紅薯大多具有營養豐富、口感好、產量高、食味佳、含糖量高、加工食品味美等多種優點,有延緩衰老的作用,對消化道、心腦血管疾病有較高的防效,並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之功效。又因紅薯生長於地下,在生長過程中幾乎不受病蟲害的危害,因此不需施用農藥或很少用藥,可謂是“純天然無公害綠色食品”。特色紅薯的這些優點符合人們消費的新趨勢。因此,近幾年來,在國際、國內市場發展十分迅速,且發展勢頭旺盛。特色紅薯莖尖、嫩葉被德國、法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中國港台地區稱之為“蔬菜皇後”,在香港每千克售價100港元左右,鮮薯在日本超市的售價為300日元/千克,在我國南方一些大城市中,市場上售價也達5元/千克,遠遠高於其他綠葉蔬菜,成了人們餐桌上的新寵。精白紅薯澱粉、精白粉絲出口更是供不應求,僅國內每年精白紅薯澱粉缺口達100萬噸。這就為我國發展特色紅薯產業提供了無限商機,是發展高效創彙農業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