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拜天台下(2 / 2)

洪綜震怒地望著君棺後頭走出來的幾個人。

三大尹全體,五平章事中的三位,九閣丞中的一半。

這幾個人的出現,明顯想要調停兄弟倆的糾紛。對洪綜來說,這種調停,就等於是傾向於洪縑。

缺席那幾位,若非洪綜的死忠黨羽,就是實在不願意插手此事,硬避開了。還有來不及避開的,像三大尹中的吏尹,其實是洪綜的人。但另外兩位大尹,一位偏愛洪縑,另一位覺得主持今日調停儀式也未為不可。兩人一合計,三大尹不全部到場可不像話,就聯手去說服吏尹。

吏尹很滑頭,說:“給我點時間考慮一下!我要考慮一下!”說是這樣說,人就打算溜出去給洪綜報信。

另兩位大吏一邊一個把他架住了,笑嗬嗬的:“既然來告訴你了,就不容你跑了。”“你看某某平章事、某某閣丞,我們怕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都不跟他們說。”“相處這麼多年啦!就不用廢話了吧?走罷!”架起他走。

走出幾步,下頭人逮了個小廝回來,是吏尹派出去給洪綜報信的小廝。

這小廝都抓到,消息真是走漏不出去了。吏尹長歎一聲:“行了我知道了。你們放手吧。我自己走還不行嗎?”

於是,這一班子人安身在高大的君棺之後,直到洪縑示意,兄弟倆之間直接談判已經進行不下去了,事先安排的吹手奏響戾牛骨樂,鎮住場子。諸尹、平章事、閣丞們相繼現身。

他們一起呼籲大家保持安靜、保持鎮定,聽他們提個建議:

既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城又不可一日無君……好吧,到現在為止,已經不止一日無君了……但至少不能無限期的拖下去!——那麼,有一個法子,洪綜、洪縑兄弟倆聯袂登台,看天意更傾向誰!

拜天台上隻能有一個人。一個最符合君位標準的人。

如果多人同上。不符合標準的,都會被風雷掃下。

如果洪綜說的是真話,洪縑密謀殺了父君,那末洪縑根本就不能上拜天台。天會懲罰洪縑。

如果洪縑說的是真話,洪綜的生母殺了君父,他卻指斥洪縑為凶手,那麼他在道德上不如洪縑。兩人同上,風雷會掃下洪縑。

最方便的解決辦法,當然是兩個人一起登台咯!

洪綜臉上肌肉簌簌抖。官方大員們看著他們兩兄弟,洪綜一時竟不知如何是好。

幸虧洪綜手下有能員。

屏聲凝氣、緊張壞了的對峙衛兵中,但聽不知誰一聲喝:“小子你敢動手!”

天曉得到底是哪個小子動了手,總之氣氛本來就已經一擦就燃,現在終於冒了火苗,頓時暴起殺聲。兩邊打了起來!

這次可是真刀真槍的打殺。同一時間,不知有多少慘叫響起、不知多少血光濺起、不知多少肢體倒地。

悟寧咬緊牙關:眼前的修羅場,就是他更偏愛的結局?這樣打一場,真的好?還是洪縑一開始就退讓來得更慈悲?

總之,到得這一步,無法再退了!

悟寧揮杖,仰天長嘯。當年踏浪擊殺海怪的雄姿,再現於安城烈烈秋風中。

但見李一魚揮動令旗,覺城士兵奔走結成陣勢。悟寧護著洪縑,一步躍上拜天台的台階,叫道:“上!”橫杖擋著台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一魚手下士兵結成的陣勢,則組成迷陣。

迷陣這種東西,其實隻是哄小孩子玩的,它並沒有殺傷力,隻是讓人產生混淆,迷失方向。

想追擊洪縑的士兵,陷入迷陣中,暈頭轉向,喪失戰鬥力,被覺城士兵綁在一起,穿魚蝦一樣穿起來。

有一些人越過了迷陣,到拜天台下,悟寧就以杖將他們擊暈。

從始至終,覺城的士兵,都沒有殺安城的人馬。這是出於雲裳的意思。

不管誰最終正位為安君,覺城戰士的手上,都最好不要沾染安城人的血。這樣留一步餘地,以後兩城還有希望化幹戈為玉帛。

洪縑已經接近拜天台頂了!

洪綜暴怒。唾手可得的君位,就這麼毀了?他不信!他的生母和小兄弟都白死了!他沒臉死到地下去見他們!

洪綜命令身邊所有的高手,把他頂在前麵,向台下衝擊!如果還要有阻攔,他不如就死在台下,也好過看著洪縑登台!

洪縑離台麵還有三步,停住了,對著洪綜,有話要說。

兩人離得遠了,聲音一時聽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