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公民聯合體理論的政治架構與製度訴求(7)(1 / 3)

奧克肖特提醒人們注意信仰的政治、理性主義政治、懷疑主義政治與個人主義之間的關聯,珍視個性與自由。自由並不忽視各種局限,而是指在限製範圍內的自由。在人類條件中,理性主義和反個人主義是以各種麵目出現的,人們需要提高警惕和增強辨別能力。在理解人類條件的有限性與可能性時,奧克肖特理解經驗、批判理性主義和追求個性。這構成一脈相承的觀點,也是理解奧克肖特公民聯合體理論的關鍵。奧克肖特並不對政治具有濃厚的興趣。筆者指出,這反而成為思考政治的源泉。想要使當代英國文明發展,必須讓人們過上文明的生活,享受秩序井然的自由。意識到人性就是能夠讓自我表達各種思想和感覺,從事各種活動。奧克肖特假設人類的條件是由必要的選擇構成的,每一次判斷都是某種形式的選擇而已,所有的經驗都在致力於實現絕對的經驗統一。

公民聯合體的核心理念沒有威脅信仰和行為之間的關係。政治權威之下的公民仍舊保留自身的能動性,完全沒有因為參與公民聯合體喪失獨立性和個人選擇。從生活和與之相關的規則與傳統的視角來看,法治有助於保護和培養個人的道德自治和判斷。在公民聯合體中,公民有機會通過不斷實踐形成道德權威。奧克肖特反對將政府視為工具,也反對根據政府行為的有效性判定政府權威的理念。政府部門的權力、權威與政府的合法性重疊的現象在很多非洲國家出現了,這最終導致這些國家發展為公民聯合體。事實上,基於政績表現的合法性經常會摧毀國家,因為依賴此舉的國家如果表現平平就會弱化權威。在人類的經驗中一定要處理完善和不完善的問題,這是人性中關鍵的條件。信仰與懷疑是人性中的兩個極端,二者不是根本對立的。但是,倘若二者不能適當平衡,就會導致災難。完善的政治對應理性主義政治,也就是信仰的政治,最終使政治走向墮落。理性主義者不僅僅犯了膚淺的錯誤,而且在基本的政治緊張中造成了失衡。

第三節代議製民主

民主其實與專製極其相似,奧克肖特意識到代議製民主與個性之間的關係。個人擁有參與製定法律的權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多數暴政。格林(Green)認為要想實現真正的自由,第一步就要服從,為實現公善而努力,法律於是成為工具,奧克肖特不同意這一點。奧克肖特所說的平等,正如林肯(Lincoln)所論證的,並不意味著所有人在所有方麵都是平等的,認為指向未來的平等是一種冒險。代議製的建立就是為回應權力製衡學說。托克維爾(Tocqueville)認為,現代政治表達民主的唯一有效形式就是議會製民主製度。在其中,公民被賦予感受權利的可能,國家政治重新回到兼顧利益的體製上來,民眾的安全至少得到了書麵保障,自由和平等元素能夠得以伸張。可以說,現代代議製在某種程度上實踐了亞裏士多德的中庸政治理想。奧克肖特認為,最好的政府形式是中立狀態的政府。因為,統治是具體而有限的活動。統治是熟悉的活動,被統治是應用熟悉的經驗。奧克肖特強調,思考代議製政體不僅要關注政府製度與構成,而且要意識到政府行為與活動的本質。不同的政府理念需要從傳統與曆史中尋求經驗暗示。這符合人們總是根據熟悉的經驗理解不熟悉的事情的習慣,也與人們根據自身理解解決問題的狀況相符合。

一、個人與“反個人”

奧克肖特堅信現代政治危機的根源在於理性主義泛濫。理性主義泛濫直接導致實證主義和科學主義盲目橫行、人性淪喪、參與政治的個人奧克肖特對自我(self)十分熱衷,總是賦予自我構建思想領域的意義與認同的責任。這種自我不是“政治”意義的,而是哲學視角的,與他在《經驗及其模式》一書中的論證契合。通過將所有人類行為個人化,奧克肖特從理論上排斥了集體知識、集體認同和集體道德的可能性。正如從古希臘和中世紀的思想覺察到的,公共認同的形式是可能的,但是奧克肖特的著作並沒有對此作出更多解釋。被迫轉變為“反個人(individual manqué)”(或“自棄人”)。個人經驗包含選擇和判斷,與人類生活相適應。理性主義的幻覺表現為認識論錯誤與道德錯誤。它通常偽造神話,培養“反個人”。在這個意義上看,追求完美的政治必然招致毀滅。奧克肖特認為,啟蒙觀點與培根的視角相關,即推行單一的行為模式,主張追求良好的生活與至善。代理人代表個人作出選擇,正好迎合了無能的個人需要庇護的欲望和要求。理性主義政治對應的是集體主義道德,其中到處可見逃避自由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