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癲癇病兒知多少

癲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根據80年代初期我國部分地區的調查結果,其發病率為0.031%~0.044%。(發病率指的是某一個調查地區一年之內新發生的癲癇病人數,和當年總人口數的比值。)兒童癲癇的發病率較成人高,特別是在1歲以內,可能與這個年齡組發生產傷、新生兒窒息、先天畸形比較多有關。

了解某種疾病的患病人數還可以從患病率中得到印象。患病率與發病率僅一字之差,但反映的內容不同。患病率指的是在某年某月某日調查時,當時存在的病人數,如統計癲癇的病人數應包括新發生的病例和當時還沒有治愈的癲癇病人。將病人數與當時的人口總數相比,得出的數值就是患病率。我國癲癇的患病率大約為0.35%~0.48%,10歲以內的小兒大約為0.35%。

由於癲癇起病多在兒童及青少年期,所以這個年齡階段的發病率高,但由於直接死於癲癇的很少,存活的病例積累起來使得中年組的患病率最高。

癲癇的發作類型很多,有些發作隻見於小兒時期,而且隻見於某一年齡階段。如大田原綜合征隻見於小嬰兒,且往往在新生兒時期發病,而嬰兒痙攣症多在1歲以內發病,因此在年齡稍大的病孩中見不到這兩類癲癇。

失神發作性癲癇往往在學齡前後或少年時開始發病。

癲癇病人中男性略多於女性,原因還不太清楚。曾有人報告不同種族之間癲癇發病率有所不同,如美國黑人兒童癲癇發病率高於白人兒童,這可能與種族不同有關。但也有些調查不同意此觀點,認為經濟和醫療保健水平不同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在我國,有些調查結果也支持此觀點,在經濟不太發達、醫療保健水平較低的農村,癲癇的患病率高於城市。這些結果提示我們可以通過提高社會健康的預防措施來減少癲癇的發病。

2癲癇的病因

癲癇的病因種類繁多,幾乎任何引起腦病變的疾病都可能成為癲癇的病因。近年來國際抗癲癇協會把癲癇的病因分成三類,即原發性癲癇、繼發性癲癇及隱原性癲癇。

原發性癲癇:又稱特發性癲癇。在這類癲癇病人中,腦子沒有結構上的改變,也沒有發現代謝的異常,致病原因還不清楚。但隨著醫學不斷的發展進步,一些以往認為致病原因不明的癲癇,也都發現了病因,以後這類癲癇的比例數還會逐漸縮小。在這類癲癇中,很多與遺傳因素有關。

繼發性癲癇:又稱症狀性癲癇或獲得性癲癇。這類癲癇能找到明確的病因,腦部可以發現病變,在胚胎時期腦發育過程中出現異常而造成的各種腦畸形如巨腦症、腦小症、腦穿通畸形、腦灰質異位症等等;又如有些母親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風疹病毒、巨細胞包涵體、弓形體等,也可能影響胎兒的腦發育,致使嬰兒生後出現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