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寫在前麵的話(1 / 1)

如果把中國的行政管理體係比作巍峨的金字塔的話,那麼,鄉鎮一級管理機構就是這座塔底的最基礎部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個比喻,把農村基層黨政組織在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大局中的基礎地位和關鍵作用,表達得生動、形象、貼切。然而,那些默默無聞地為築牢和鞏固這座塔底基礎的廣大鄉鎮幹部們,則往往容易被人們所遺忘、忽視,社會所誤解、輕視。

鄉鎮幹部作為我國公務員中最底層的特殊群體,從事著繁雜而艱苦的工作,是黨和政府在農村工作的基礎,肩負著農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頂梁柱。然而,因為曆史與現實的種種原因,機製與體製的碰撞、錯位,使得鄉鎮幹部在執行上級決定、決議,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過程中,卻又時常扮演著“上下不討好、裏外不是人”的角色。加之長期以來太多的負麵宣傳,以至於鄉鎮幹部的形象被扭曲成了簡單粗暴、大吃大喝、急功近利、欺上瞞下、貪贓枉法的化身。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鄉官們,特別是那些沒有拍板權、沒有決策權的一般鄉官們, 他們身處最基層,工作最辛苦,身上百事纏,平時無假日,手中無實權,雜事做不完,好處沒有份,上下不理解,嚐盡千般味,苦辣酸甜鹹。這就是絕大多數普通鄉鎮幹部人生的真實寫照。

懷著重塑新時期鄉官形象的願望,我嚐試著創作了這部反映普通鄉官生活、工作及喜怒哀樂的長篇小說,旨在讓人們重新認識鄉官,呼籲社會了解鄉官、尊重鄉官、支持鄉官。因為,他們雖然羸弱,但他們的脊梁卻承載著共和國大廈最底層安全穩定的重壓;他們雖然清貧,卻在為農村經濟的繁榮振興,農民朋友的發家致富,貢獻著智慧和汗水;他們雖然不是專業的稅官,但各級政府的國庫裏卻有他們想方設法、不計名利得失一分一厘聚積起來的“國銀”。

小說描寫的是春江縣東風鄉黨委副書記李子文等鄉幹部,在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完成上級財政稅收任務、幫助農民發展特色農業、完善農村基礎建設和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等過裎中,麵對來自各個層麵的批評、誤解、責難、非議和壓力,進行著艱難而沉重的抉擇。他們既要旗幟鮮明、態度堅決地執行上級的決定、決議;又要委曲求全、忍辱負重地協調各方麵關係; 既 要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完成各種急難險重任務;還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他們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演繹著當代鄉官們的五味雜陳,傳導出普通鄉官們在處置各種複雜問題時的艱難陣痛……

為了完成財政稅收任務,女鄉長遭受不良動機男人的騷擾;法警野蠻執法引起群體事件,受處分的卻是鄉裏領導;招商局的領導酒興大發,鄉領導舍命陪君子,醉酒之後釀車禍;公路改造本來是大好事,群眾卻把怨氣發向鄉政府,掀翻了鄉領導的飯桌子;縣政府逼著搞特色農業,失敗之後,老百姓責難的卻是鄉政府;發改委的領導下鄉釣魚,不小心觸電身亡,鄉政府無辜被牽;明明是鄉林場的林木,村民們卻硬是哄搶一空……太多的難題,太多的困惑,太多的委屈,太多的無奈,這是農村基層生活中時常存在的現象,這就是鄉鎮幹部無法躲避而且必須麵對的現實。

小說圍繞著如何處理解決這一係列急難煩瑣之事,展開情節,塑造人物,並通過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以及人生命運,揭示謳歌了那些紮根農村基層,不計名利得失,默默耕耘奉獻的鄉鎮基層幹部。

作為一個曾經近二十年鄉官經曆的我,如今坐在縣城機關寬敞的辦公室裏悠閑地品品茶、看看報、上上網、聊聊天,總會情不自禁地回味起鄉鎮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總會情不自禁地懷念過去那些朝夕相處、風雨同舟、並肩戰鬥的鄉官戰友們。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至今仍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工作在鄉鎮一線的鄉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