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製天用命 惜乎曾經滄海(1 / 2)

嶽衝曾問過楊老漢,為什麼他過得這麼淒慘卻還天天樂嗬嗬的,仿佛比平常人家過得更快活。

楊老漢說:“人生,本就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相,是世上最偉大的道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他,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隻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隻要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於懷了。”

然而,事實是,大部分人卻不願正視它。在他們看來,似乎人生本該既舒適又順利,。他們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生而不幸,他們總是哀歎無數麻煩、壓力、困難與其為伴,他們認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上天偏讓他們自己、他們的家庭、他們的部落、他們的社會階級和他們的國家民族乃至他們的種族吃苦受罪,而別的人卻安然無恙,活得自由而又幸福。

嶽衝本是不喜楊老漢這套說辭的,雖然不至於成第二種人,卻也認為自己是苦難不幸的,至少比多數人是。他前些日子的縣城一行,雖是深受打擊,好久不能接受,但到現在看開了或者說是接受了,再想想楊老漢所說的,豈不正是麼。而他,也確實做好了承受人生苦難的準備。

綠野山綠野道觀。

嶽泉又回到了常住道觀的日子,也將事情的始末同師父說了。聽完整件事後綠野道人最感興趣的反而是那個人生失敗的楊鬆老漢,喟然歎息,道:“修行,是於人這一生中中修行。欲做仙,先做人,而做人的學問也確是太深了。那楊老漢說的不錯,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難題,在於的是:麵對它,你是無論啼哭還是奮起?是束手無策地哀歎還是想方設法地解決,並慷慨地將方法傳給後人?

“做人如此,修道亦是如此。人生而為人,所求不過食可飽腹,衣可蔽體,屋可安身而已。而修道成仙,本屬非分,其難於做人更不知幾。你雖然算不得真正的修行之人,但在觀中呆了這些時日,也當了解了些吧。”

嶽泉摸了摸腦袋,點頭稱是。

綠野道人則繼續道:“你且看觀中那些人,他們那個不是慕於仙道,長居於此。開始時尚能勤奮自勉,功課不斷,但是曠日持久的付出卻換不來回報,最終也都忙於碌碌,渾然忘卻來此的初心,這類事情在整個修行界更是屢見不鮮,你覺得呢?”

“我一定會堅持的!”嶽泉擲地有聲地答道。

有時候,因為無知,所以無畏,這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原因。但是牛犢本不怕虎,縱然不敵,聯合起來亦能叫猛虎退步,然而卻因了種族教導的對猛虎野獸的畏懼導致它們之後再也提不起對抗虎狼的勇氣。盡管確實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犧牲,但淪為他族獵物,世代供其捕殺,這樣的日子就真的好了麼?

綠野道人笑了笑,不知是讚賞還是權當玩笑。也沒接嶽泉的話,隻是接著說道:“你若真做此想,那首當其衝的就是自律,缺少此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生活問題,修行問題,局部自律隻能解決局部問題,完整的自律方能解決所有問題。

“生活中遇到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解決他們,卻會帶來新的痛苦。問題結隊而來,我們亦疲於奔命,不斷經受沮喪、悲哀、難過、寂寞、內疚、懊喪、惱怒、恐懼、焦慮、痛苦與絕望的打擊,乃不知自適為何。心靈之痛,其猶肉體之痛,至於甚之。正由人生際遇帶來的痛苦如此強烈,其方稱為問題;正因各種問題接踵而來,方覺人生苦難重重,悲喜參半。”

嶽泉很容易得就被綠野道人給帶偏了,就這大哥的事情和師父之前的話,問道:“所以我們人這一生本就應當苦難麼?”

“人之一生苦難重重,但這並不代表人的一生就是苦難的,在於麵對苦難之人自身。人生,就是個麵對問題並將之解決的過程。問題啟發智慧,激發勇氣;問題,乃成敗之分水嶺。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思想心智亦隨之不斷成熟。之於現實,學堂先生平日的問題就是基於此,在於大多數人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罷了。於人而言,心之渴求進步,好成惡敗乃其必然,故將竭盡全力,盡其所能解決問題。而此麵對與解決問題的痛苦,亦為最好的學習。因此,智者不畏難、不逃避,反迎難而上,直至戰而勝之!”

綠野道人一番話說得豪氣凜然,嶽泉亦是聽得雙目異彩連連。此時在嶽泉眼中,師父不再是原來那般出塵遺世,而是真真在這人世間,並化作巍巍一方高天,與世不屈;這一刻,雖然師父是那麼地凜然不可侵犯,但在嶽泉心中,卻再沒有比這更加叫人親近的了;這一刻,嶽泉這真切切感受到了以前季先生說又沒能說明白的先秦荀子的理念,它叫做“製天命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