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斷斷續續寫了二十餘年詩歌,幾次放下又撿起,皆因環境變化和心理變遷所致。最初的青春懵懂階段,完全是一種下意識寫作,到了二十三四歲,似乎是寫出了幾首,陸續發表在《關東文學》《花城》《作家》《詩歌報》這樣的報刊上,現在想來,對一個年輕的寫作者,那是相當幸運的。但就此落下了“雨根”,習慣把自己當作詩人看待,閱讀與寫作多了一份刁鑽與苛刻。

哪兒不對勁?也許是上蒼對人的點拔和啟發。

2001年春寒料峭之際,我離開家9遠涉長春,在北國遼闊的天宇下、清冽的空氣中,重新閱讀和創作詩歌 這本集子中的主要作品,正是此後九年的積累。心裏漸漸明白,此生我是離不開詩歌的,因為內心的敏感與孤獨,因為早年的夢幻與癡迷,也因為詩歌給我的關懷與刺痛。

早年的詩歌有很多是在行走中完成的,不確定的時空錯位占據了靈世界,孤絕古怪、鋒芒畢露。年過不惑,心胸逐漸疏朗起來,慢慢發現,人是在和自己的談判中成長的。別人救不了你!

新世紀九年,我寫了差不多兩百首詩,幾乎在所有詩歌刊物中周遊了一遍,心中仍有不甘,於是篩選一通,打算給自己一個交代,其中也保留了一小部分舊作。

我的詩是小眾的,主要寫給家人、朋友和同人們,他們的名字有的響徹雲霄,有的不為人知……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不僅和我的詩歌有關,而且和我的生命有關。我謹以此集的出版表達對他們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