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有字曰子達(1 / 3)

對於大漢帝國青州刺史部東萊郡從事蔣昌來說,從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到光和三年(公元180年)這二十年,是痛並快樂著的二十年。其過程之跌宕起伏,著實讓這位今年六十二歲的大漢職業官僚深切感受到了人生的精彩和捉摸不定。

自己到了四十二歲都還沒有子嗣,雖然正妻王氏是個很寬宏賢惠的人,為自己找了不少看起來適宜生養的女子做妾。但還是沒個一兒半女。自己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差不多已經完全死心了,正準備無可奈何的向在壽春的宗家申請一個從子過來過繼的時候。已經三十五歲的正妻王氏居然懷孕了!

這簡直是喜從天降!忐忑不安的等了九個多月,果然妻子不負眾望的生下一個兒子!蔣昌當場興奮得差點沒暴斃而亡!更離譜的是,兒子出生的當天,升官的指令也來了,蔣昌被太守征辟為東萊郡從事,天可憐見,東萊蔣家隻是壽春蔣家的分支,雖然幾十年來,幾代人的積累,已經是家大業大,在東萊郡郡治所在的黃縣,已經是一頂一的富豪之家。但幾代先祖,也不過是擔任些縣令、縣長甚至縣尉等官職。已經有好幾代人沒有在郡一級擔任屬官了。老來得子(東漢時代人的壽命普遍較現代為短),又升官。蔣昌隻覺得全身通暢,遂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通。心說待兒子二十歲行冠禮的時候就給兒子取字為伯暢——這廝貪心不足,還想著有後續的兒子呢。所以兒子的小名自然成了“招弟”。

很可惜,招弟這個名字並沒有給他帶來更多的兒子,別說兒子,女兒也沒有半個。“伯暢”這個字看來是沒辦法給自己的兒子用了。而自己的這位獨子,從小就不是省油的燈!

這孩子自小天賦異稟,三歲開蒙就能做到過目不忘,對經義文章的見解每有新意。到了十一歲,就已經在東萊郡名聲顯赫,有了神童之名。連高密大儒鄭玄也為之震驚,將其和延熹元年(公元158年)出生,長他兩歲的管寧稱為青州雙壁。

蔣昌的自豪感還沒有來得及完全宣泄,這孩子就表現出讓他肝膽俱裂的行為來:居然對讀書沒了興趣,說什麼腐儒方才整日埋首窮經,書嘛,認得字,懂得斷句,知道其中的意思,也就夠了。如今居然一不小心讀到了和管寧這樣的神童一樣的地步,實在是浪費了太多時間。言語之粗魯,思想之不堪,真是讓蔣昌暴跳如雷:這還是一心想要超越宗家,成為一等士族的東萊蔣家的家風嗎?可惜這孩子是自己的獨子,別說那平時對蔣通千依百順的正妻和一眾妾室了。就是自己,又何嚐不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摔了呢。

於是問兒子不讀書了想幹嘛。兒子說要學武。那好,請了本地郡兵中的成名武將來教授,這孩子學武不到三年,就以十四歲之齡打遍青州無敵手。驚動了河北槍王韓瓊到訪。兩人一翻交手,蔣通終於落敗,但已經引得韓瓊大為讚賞。就此將其帶在身邊一年,傳以衣缽。一年後蔣通歸黃縣。東萊太守唐絹問他學藝如何,這孩子笑而不語。不久就從冀州傳來韓瓊的消息:“招弟之武藝,實乃天授,吾已不能與其敵體矣!不敢自居其師”。於是這孩子十五歲就有了青州槍王的名頭。

蔣昌剛剛又要開始自豪,覺得自家出不了經世大儒,出個名震天下的武將,將來北擊鮮卑,橫掃西域,以武功封侯,重樹先祖逡道侯蔣橫的風采時。這孩子又犯混了。說原來學武比讀書還簡單,不學了。要去經商!

這個孽子!東萊蔣家確實有很大的莊園,莊園的出產除了自給自足外確實也要外銷一些。有些稀罕的物件自家也是要從外麵買一些的。但是,蔣家是士族好不好!士族的商業都是交給家仆或者代理商人在打理,家主和未來的家主怎麼能去親身操作這種賤業呢?這次蔣昌和自己的妻妾總算取得了一致意見,改變了過去千依百順的態度,把這孽子叫到宗祠,讓他跪在列祖列宗的靈前狠狠數落了一個多時辰。這孩子總算打消了親自操持家族產業的念頭,但卻也提出了一個條件:找個家生子來,做他的代理人,把他的一些構想化作現實。

這真是無可奈何了,於是不得已,叫了名喚蔣蒙的家生子跟著他。蔣蒙從自己的祖父那一代開始就跟著蔣昌的父親了。已經是第二代家生子,忠誠度絕對可靠。在驗證了蔣蒙的忠誠和悟性後。這孩子不到三個月,就教會了蔣蒙三個東西:圍海曬鹽、高度蒸餾酒、味精。這三個東西蔣蒙將其方案交給自己的時候,自己的雙手都在發抖。

圍海曬鹽,從此不用煮海為鹽,製作鹽的成本低到近似於無,而效率和產出卻放大了無數倍。蔣昌在拿到這個方案後,立即調動了跟隨自己家族超過五十年以上的佃戶二十戶,在自家沿海的一個大莊園的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開了一大片鹽場。又調動家族中最精銳的私兵500人,在鹽場外圍修築碉樓,構築防線。將自己的新鹽場看護得嚴嚴實實。

高度蒸餾酒的生產稍顯麻煩,主要是那套所謂的蒸餾器的密閉性始終解決不好。但總的來說無非就是反複蒸餾而已,隻要舍得投入成本,還是能夠出好酒的。蔣昌清楚的記得,當清冽透明的蒸餾酒擺上自己的桌案時,聞著刺鼻的酒香,自己當場就震驚了。再到飲了入口辛辣,入腹化火的高度酒後,自己就完全失態了。據妻子王氏說,那天晚上老爺瘋跳瘋叫了一個晚上,一個晚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