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研究生的二三事4(2 / 2)

班主任聽不懂她的話,繼續叨叨

“比方說咱們的王老師,很厲害,啊\"

\"這次就在全國性的比賽中獲得了冠軍啊”

如果領導發言有代表性詞的話,陳連一定選’啊‘字,班主任這個’啊‘音調就很地道了,聽起來就像頭發抹得瓦亮,手拿台詞本 ,對台下幾千個人發言的領導。

領導不發言則已,一發言必然是滔滔不絕、長篇闊論,直到上課鈴聲響了,’領導‘才依依不舍的結束他的發言

陳連艱難從睡夢中爬起來時,他正和上課老師辭別“何老師你上課吧”,關門前不忘笑眯眯補充“大家想一想,咱們爭取多整幾個節目哈”

一直覺得班主任很眼熟,就是想不起來在哪裏見過,不甚清楚的腦子突然間被什麼東西貫通了一般,陳連悟了,悄聲對旁邊的吳曉曉說“班主任長得好像小嶽嶽啊”

吳曉曉扭頭去看,哪裏還有班主任的人影,門已經合上了

她眼皮微闔,在腦海中找出兩個人的臉對比,得出結論“哎,你還真別說......\"

“好啦同學們,節目咱們下課回去想,現在咱們接著上課”

何老師按下手中的器材,教學PPT翻了一頁,上加大加粗的寫著“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描述了這樣一個現象: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時,如果看到自己讚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讚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複,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

廣告學1班,一共43個人,除去各學生會成員,一共剩下30個人

這30個人,很大一部分是消極分子——沒才藝,不想或者不敢在眾多人麵前表演

另外一部分則是和他們相反的積極分子,比如六朵金花(廣告學1班唯六的男生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六朵金花)中的王李新傑,表現欲過剩,不放過任何一個讓自己發光的機會,從入學到現在,他喜歡唱歌,而且唱的還挺好這事情幾乎全院都知曉了。

幾乎是消息發布的第一時間,他就報名了彈唱,然後第二個節目遲遲沒有消息

班長時時不時線上線下動員:

“隔壁2班的今天又報了一個節目”

“咱們班再來一個唄“

群裏安靜如雞

“環藝的一共報了6個,已經開始有人排練了”

“大家踴躍參與啊”

“贏了有獎品的”

獎品也不能激起大家的興趣

“大家參加這種活動,對咱們肯定是有利無害的”

......

眼看著到報名截止時間了,班長已經放棄動員,隻在群裏發了通知:

“這次參加活動的人,不管是學生會還是上台表演的人,期末會統一給大家加綜測,目前咱們班就一個節目,還有想報名的群裏說一下,或者私下我也可以”

加綜測一出,群裏開始有人冒泡

同學A:“我上去讀個詩大家會嫌棄不”

同學B:“我會嫌棄的”

同學C:“我給大家表演劈叉”

同學D:“叉出去,給咱班丟人”

群裏消息不斷刷新,去趟廁所回來的人會看到消息99+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