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中醫食療,安全祛病
中醫博大精深,極具智慧,核心理念也很好理解,第一,中醫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從整體來考量人體的身心健康是否平衡;然後把人放到大自然當中,因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跟自然是和諧的,也是一個整體;另外,人跟人之間也是和諧的,包括心態的平和。
第二,中醫另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平衡,不僅是人的陰陽平衡,還有五髒之氣的平衡,以及身心之間的平衡。
中醫核心的理念決定中醫最基本的方法論,在治療疾病的實踐領域也有著豐富的經驗,是世界上最早將疾病分科診治的醫學,其中以婦科和兒科最為精細。
戰國時的名醫扁鵲,是我國最早被稱為婦科醫生的人。“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 (“帶下”泛指婦科疾病 )。”同時,他也是史書記載的我國最早的兒科醫生。
早在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最早提出了婦科疾病分類與辨證論治的方法,奠定了中醫婦科學的發展基礎,堪稱婦科學的鼻祖。
東漢時期,師巫著 《顱囟經》一書,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兒科專著。
這裏將中醫婦科和兒科單列出來闡述,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有兩類人是最脆弱的,那就是孕產期的女性和0—3歲的孩子。孕產期的女性由於所處特殊時期,幼兒則由於身材尚未發育完全,最不容易實現中醫所謂的平衡,容易五髒之氣失衡,患各種疾病。
我的學生夏夢對中醫學很有悟性,刻苦鑽研,活學活用,臨床中總是用最簡單安全的方子治療各種疾病。她本次所著的《媽媽寶寶小毛病,巧婦一本就搞定》,就是立足於解決孕產期女性、0—3歲小兒這兩類特殊人群所患的疾病,用中醫最柔和的手法,通過各種食療和按摩,達到安全祛病的目的。希望能對各位媽媽和寶寶有所幫助,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醫,養身養心。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弘醫堂婦科主任醫師 魏雅君
推薦序二 媽媽必備的安全實用小偏方
古人說:“是藥三分毒。”我國最早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對如何用藥十分講究,將藥分為大毒、常毒、小毒、無毒。治療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用大毒的藥治病,治到六成左右就要停下來);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中藥基本源於天然的動植物和純中藥製劑,確實比西藥更平和安全,但是也不能隨意服用。很多人認為“補藥無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這也是誤解,即使是人參、黨參、黃芪等滋補藥,如果濫用亂服,也會有副作用。曾有這樣一個病人,身體已恢複健康,卻因服用了一支東北人參,導致胃部脹滿疼痛、頭暈、麵部潮紅、血壓升高、大汗淋漓。直到病好後,很長時間內仍然食欲不振。可見,服藥應以維持機體平衡和諧為基礎,不能隨便濫用。
因此我比較喜歡用食療方解決病患,正如“病從口入”一樣,防病治病也應該用廚房中的食材。作為主要研究中醫兒科的大夫,首先我希望家長們能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科學的生活飲食習慣,做好“防病”第一步。由於小兒體質較弱,如果不幸得了小病,也盡量用安全的食療方或推拿按摩方法祛除病邪。
從醫四十多年來,我一直在研究和整理各種治小兒病的安全方子,工作之餘也經常和夏夢大夫討論方子,希望用最簡單安全的辦法解決孩子的病痛,讓孩子更茁壯成長,讓每一個家庭都能美滿幸福。
當夏夢大夫把本書的稿子拿給我看時,我欣喜地發現每一個病例都是那麼真實可信,每一個方子都明顯經過謹慎甄選,全文流暢易讀,非常實用。真為年輕的夏夢大夫又寫出這樣一本好作品而驕傲,也為各位新爸爸新媽媽即將看見一本好書而高興。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弘醫堂兒科主任醫師 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