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結局(1 / 1)

林真瞎編道,“我雖然是東廠的理刑官,但東廠的理刑官有四個,上麵還有兩個比理刑官大的千刑官,每個千刑官都有助手,魏忠賢還在東廠安插了很多親信,他們都比我大,所以排下來,我在東廠得靠邊站。”

王千琴笑道,“怪不得你那麼想加入我們的義軍,原來你在東廠不得誌啊。”

“是啊,不過我也不想在那裏麵得誌,否則我的雙手都不知道要沾多少無辜之人的鮮血,靠邊站還更心安理得一些。”

“你這孺子很可教啊。”

林真突然想如果眼前這支義軍的總人數眾多,還這麼得百姓的支持,卻那麼痛恨魏忠賢,自己一時半會想收為己用好像有點難度啊。

不會自己留在這地方,到時真要輔佐他們打進京師去吧?

打進京師去肯定不行,自己對大明的改革都進行好久了,如果讓這支義軍打進京城去,所有的事又得重來,會打亂自己改造大明的大計劃,而且自己即便在這義軍中得到重用,也不可能有這會魏忠賢在大明那麼位高權重。

要搞大的改革,沒有位高權重可不行,隻是得到普通的重用是完不成大的改革的。

既然一時半會不能收眼前這支義軍為己用,又不能輔佐他們打進京師去,要不策反他們去投奔這會的袁崇煥吧?

王千琴看林真在想什麼,她輕推了林真一把說,“走吧,我們去看看這官府的倉庫,明天就去開倉放糧。”

開倉放糧是義軍所到之處的一個標誌,之所以很多義軍都有這個動作,那是因為,反正開倉放的糧也不是他們的,為了更好的收買人心,每到一處,開倉放糧是一個必備流程。

跟著王千琴來到一個官府的倉庫,林真看到倉庫裏堆滿了糧食,他說,“真是沒想到,這麼窮的一座城,官府的糧倉卻這麼殷實。”

王千琴笑道,“這點糧食算什麼殷實,這官府還好幾個糧倉呢,還有明天如果你到那些惡官家裏的私庫去看看,你才會知道什麼叫殷實,那才殷實呢。”

林真這地方的人怎麼這樣,今年這肅州的旱災雖然沒有陝西那邊嚴重,但也算是很嚴重了,外麵的百姓疾苦,這官府卻堆著這麼糧食不發放。

不出意外,這官府的糧食都是之前從百姓手裏搜刮上來的,加富人捐助的,外加一些富裕一點的州郡捐贈來的。

結果卻是有人心係天下,捐糧捐錢,東西卻全堆在這倉庫裏,沒有幾粒糧食最後能落到百姓手裏,要不就直接進了那些惡官的私人口袋。

那些惡官也隻有一張嘴,哪怕加上他們的家人,也沒多少張嘴,能吃得了多少糧食?這麼多糧食吃不掉的,他們又不敢隨便拿出去販賣,到時肯定堆在這糧倉裏爛掉。

所以以這肅州的情況看大明,曆史上的大明還真沒什麼救了,上下都已經爛掉了。

看來自己得趕快策反王千琴所在的這支義軍,想辦法拉過來做自己的勢力,作為自己在京城之外的外援,然後盡快回到京城去,再繼續進行自己那改造大明的計劃,爭取讓大明早日屹立在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