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媒關注(1 / 2)

1、外媒關注

(一篇外媒采訪的報道在網上掀起輿論漩渦,此後,人工增雨竟成了群眾關注的一個社會熱點,一個接一意想不到的事情接連發生。)

8月3日是星期六,早上,我剛到辦公室,小田就來跟我說:“局長,昨晚論壇上有個帖子,講的是花塘的事,快看看吧,帖子題目就很悚人。”

帖子是一篇外國“某之聲”記者的采訪報道,帖子是這樣的:

幹旱逾月,當局拒絕人工降雨,數百村民圍堵政府

記者:“劉先生,請問你們村這次幹旱嚴重嗎?”

劉先生:“幹旱嚴重得很,農民損失很大。天氣預報說未來一周都是大晴天,沒有雨下!”

記者:“以前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大旱天氣?”

劉先生:“以前也是遇到過,但那時河裏還可以抽到水。今年的旱情嚴重多了,河裏也沒有水了,修的蓄水池都見了底。到現在,鄉政府光說要搞人工降雨,實際沒有搞過一場,周邊外省鄉鎮早搞過了,今天就去政府吵鬧了。”

記者:“為什麼不降?”

劉先生:“政府說怕把飛機打下來。”

記者:“你們接受這個理由嗎?”

劉先生:“這個誰也不能接受,如果政府誠心想降雨的話,難道不能和機場商量嗎?現在我還沒看到鄉幹部來了解我們的災情,政府對我們如果關心,肯定會想辦法的。”

記者:“今天有多少人去鄉政府了?”

劉先生:“今天人特別多,好幾個村的人都去了,路都堵住了。哪個不憤怒?一半天災,一半人禍啊。”

記者:“前幾天你們是不是也去抗議了?”

劉先生:“星期三去了,當時隻有二十來人。”

記者:“你們估計今年收成會有多少損失?”

劉先生:“估計會損失一大半,肯定比去年刮台風大,全鄉加起來,損失可能上億元。如果山核桃樹真幹掉了,就隻能討飯了。我們就靠著山核桃維生,一年到頭都在家裏看著,沒有了山核桃收入,吃什麼?”

記者:“現在到底旱得怎樣?”

劉先生:“眼下離秋收隻有一個月了,果實直徑隻有一公分多,減產已經成定局。政府講人工降雨影響飛機飛行,空管不同意,政府沒辦法,我們感到站不住腳;說逼政府去增雨的村民是刁民,我們認為是不能體恤老百姓的感受。這山核桃樹要是一旦幹死,不是說僅僅今年沒有收成,明年就又有。今年沒有,明年就沒有,以後就更沒有了。大家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政府不請部隊把飛機路線在花塘上空調整一下。像前兩天雲多好,如果及時取得支持,花塘不也能和外省鄉鎮一樣搞降雨了嗎?!”

記者就此事向花塘鄉政府詢問,值班的趙女士回答記者:“人工降雨是要等天氣條件和空域時間的。下午進行了第一場人工降雨,雲層不厚,效果不太好。”

記者:“幹旱都持續快一個月了吧,為什麼才決定人工降雨?”

趙女士:“不是這兩天才決定的,一直在做,早已經和氣象局聯係了,前幾次確實是條件不具備才沒有作業的。”

此貼熱度很高,引得網友大量跟帖,紛紛指責鄉政府和氣象局不為民做事。聯想到昨天發生在花塘的村民堵路事件,我感到事態比較嚴重。我立即撥通了花塘王鄉長的電話,哪知王鄉長早已得知此事,已經連夜按“重大突發性事件處置程序”向縣領導做了彙報。張副縣長指示花塘鄉政府:正麵對待,積極回應。很快,鄉政府一份題為“花塘鄉人民政府發布災情處置經過以及集體上訪事件的通報”在網上貼了出來,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細說了一遍,但網友們視乎並不買賬,網民的指責和疑問並沒有完全停止,先入為主的不滿儼然成了輿論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