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幸福美滿其實是人的一種感覺,一種心情。外部世界是一回事,人的內心又是另一種境界。一個人是歡欣鼓舞、興高采烈,還是孤獨苦悶、垂頭喪氣,這主要由其心理、態度來支配。
你每天都應該記住:好心情是你贈送給自己的禮物,不是聖誕節的點綴,而是整年的喜悅。如果憤怒之時,你能冰釋掉心中的火焰;消沉之時你能尋回奮鬥的力量;無聊之時你能夠將時間用於有意義的忙碌;空虛之時,你能夠充實自我;懦弱之時,你能夠找回信心,揚帆起程……那麼,孤獨、憂心、失望、喪氣、沉淪永遠不能攪擾你。
擁有好心情,你可以想得更好,幹得更好,感覺得更好,身體也更健康,甚至肉體感覺都變得更靈敏。保持好心情,你就會更成功,對別人也就更仁慈。
莎士比亞在《奧賽羅》一劇中寫道:“快樂和行動,使得時間變短了。”不論時間的長短,請讓你的時間充滿愉悅的鈴聲。
當我們身體出毛病的時候,我們要檢查的可能不僅是我們的身體,還有我們的心靈。我們要時常審視我們的內心,是否有導致疾病的因素,也就是我們的情緒是否陷入了病態?情緒不僅決定做事的成敗,還會決定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調適自我情緒實際上是一個人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調適自我情緒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能力提高的過程。
每個人都應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培養自己愉快的心情,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你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一切事情,你就是快樂的。以消極的態度去看待你身邊的事情,你就是悲傷的。情緒控製的好的話,你每天總是樂嗬嗬的,你身邊的人也會受你的影響而感到開心。因為情緒是可以感染的。所以,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十分重要,心情好了,你就會愉快地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幾率會很大。
輕鬆、愉快、樂觀等良好情緒,不僅能使人產生超強的記憶力,而且能活躍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智力和心理潛力。而焦慮不安、悲觀失望、憂鬱苦悶、激憤惱怒等不良情緒,則會降低人們的智力活動水平。因此,消除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是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一個竅門。研究表明,強烈的情緒反應會驟然阻斷人們的正常思維,持久而熾熱的情緒則能激發人們無限的潛能去完成某些工作。
什麼是情緒。
在快節奏生活的時代,人們的心情就像高速公路上來往的車輛一樣瞬息萬變,不管你是在朝為官還是在野為民,不管你是腰纏萬貫的大款,還是不名一文的寒士,伴你一生的不是功名利祿、青春容顏,而是心情。心情可以左右你的一生。
心情用心理學術語來說,就是情緒。
情緒是人說人懂的話題,也一直縈繞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可到底什麼是情緒呢?這是一句話難以說清道破的。人們為高興而開懷,為悲傷而難過,這都是情緒。它給人們帶來許多感受:使人們精神煥發,也使人們萎靡不振;讓人們時而冷靜,時而衝動;讓人們理智地去思考,也讓人們失去控製地暴跳如雷;讓人們有時覺得生活充滿了甜蜜和幸福;而有時又感覺生活是那麼無味而沉悶、抑鬱和痛苦。它存在於每個人心中,而且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產生著奇妙的效果。人們會看見球迷們為一場扣人心弦的比賽而狂熱、興奮和緊張,痛失親人和朋友的人則痛苦、悲傷和難過,而獲得榮譽和完成一件任務的時候則得意、驕傲、輕鬆愉快。可是人們受到挫折和經曆打擊、遭遇委屈時有什麼樣的情緒呢?悲觀、失望、沮喪等等。麵臨危險,人們會害怕和恐懼;麵對不友好的挑釁和威脅會憤怒;工作不順心的時候人們會不滿;當期望變成失望的時候會覺得有失落感;前途渺茫時人們會憂鬱,而緊迫的工作和眾多的壓力更會讓人們焦慮不安……這些促使人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的都是人們常說的情緒。這些情緒的變化和活動也是人人都具有的。
在人類曆史上,很少有人研究情緒。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和學者才開始對這個題目感興趣。研究情緒的專家們,至今對“情緒”的概念沒有一致的定義。簡單地說,我們可以暫且接受以下的定義:“情緒是內心的感受經由身體表現出來的狀態。”有醫學研究認為,情緒和情感是我們身體的一種生物反應。
任何生活中的變動,大到超越了人能力所能處理的大事情,小到擾亂人內心平衡狀態的小事件,都會是“情緒”的來源。這些可以預測或不可預測的刺激性事件,都會給我們帶來或大或小的“情緒”。那麼,具體來說情緒的來源有哪些呢?1、重要的生活變動。生活方麵突然的變動是造成“情緒”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些變動是我們較難有效加以處理的,所以有時候會造成身體上的不適或疾病。如突然中了200萬元特等獎是令人興奮的,但隨之而來的諸如換一部新車、計劃一次旅行等令人愉快的事件,因為會造成我們日常生活的重大變動,也會使我們必須麵對新的生活需求以及新的環境要求。再如親人的突然亡故、夫妻離異、牢獄之災、單相思或者受傷、失業、退休等等,都會引起情緒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