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大軍西行(1 / 2)

張冉調兵遣將開始西征,但是遇到了龍城農耕旺季,不得不減少隨征的後勤人員,這就*使張冉將後勤改進提前到現在。

考慮到這次屬於遠征性質,糧草和冷兵器主要將就地征集的,而定西軍的存在和巴蜀的支援將可以一定程度上的減輕後勤壓力,所以張冉思量再三,還是決定以騎兵為主出征。

出征的騎兵很快就選定,虎賁營和虎威營擴編後成師,虎賁、虎威師各設四個營,一萬兩千人,各有一個為重裝營、裝備100門馬拉炮(兩種口徑),主要攜帶彈藥弩箭等作戰物資,糧草僅僅攜帶半個月的份量。

這次虎賁和虎威的擴編主要是吸納原折家軍中收編的兩萬悍卒,差不多一萬人補進了兩軍之中,其他的是單獨訓練出來的炮兵,也補進了兩軍之中。而龍城留守軍事力量還有四萬,地方治安部隊五千餘人。

因為這次的出征,張冉和內閣聯合發布了特別命令,軍中原西北折家軍將士將視情減短公民考核期,如果立功,將有機會直接轉為龍城公民。這個命令在軍中掀起了一股熱潮,很多原折家悍卒摩拳擦掌的準備大戰立功。

張冉率領八百風雲鐵騎沒有先出發,而是等兩軍開拔一天後才出行。這次的戰爭他和微腦推演了好幾次,將各種情況都考慮到了,才決定打這場戰爭。他別的都不怕,就怕宋兵和契丹聯手來攻打龍城。

北邊邊疆因為幾個險要關卡都在龍城手中,契丹想攻進來並不容易,加上新歸附的王家側翼的牽製,契丹這一邊張冉倒是可以放心。但是南邊趙宋一邊張冉就不大放心了,雖然上次輕易的擊敗了來犯的宋軍,但是無險可守的南部兩個縣一旦麵臨宋軍主力優勢兵力,南邊就比較緊張了,所以張冉隻帶了兩萬四千的主戰兵力(沒有後勤部隊,作戰物資由部隊自己攜帶),留下了兩千炮兵和四萬主力駐守龍城。

趙宋現在還有一批能打仗的將領,兵卒也比較精悍,張冉也不得不防。說實話,要是沒有微腦的幫助,張冉還真沒有把握和這些打精了仗的家夥來過招。他現在的水平正在狂加學習。微腦中的戰爭電影一部接一部的看,古今中外有殺錯不放過,時不時的還找微腦來上一場推演對抗,努力鍛煉自己的指揮能力,戰場判讀能力。

張冉的努力可是都是偷偷地進行,連胖子都不知道,這廝也是很愛麵子的,年輕人嘛!誰又不愛麵子?再說他自己老早就封自己為大帥,雖然幾次戰爭都打勝了,但是他自己心裏也是挺沒底的,看了許多微腦中的資料,中外名將中可是有很多變態角色的,就張冉現在的水平,唯有趕緊加油學習。

阿蠻派出了信使回去報信,就留在龍城不走了,進了龍城學院學習,折卿雁看這個小妹一門心思喜歡張冉,倒是先勸起秋玉來,讓她做主將阿蠻收入帥府。

張冉倒是無所謂,事情都到這個地步了,反對也是無效的,再說他也不想反對,和秋玉、折卿雁你儂我儂的告別之後,率領八百親衛狂奔而出。

此時的夏州,氣氛倒是頗為的緊張,隻因為李光睿病重!

李繼捧的東征失敗而歸,李光睿急得舊病複發,一時間連床都起不來了,現在他族中其他兄弟都是虎視眈眈,隻要他一死,李繼捧是坐不穩他這個位子的,到時候他李光睿一係恐怕是隻有亡命天涯了!

黨項一族號稱擁有戰士五十萬,是西北、河西地區最大的一股力量,但是李光睿能控製的也就有五分之三,像橫山一帶的黨項諸羌,就根本不鳥他的號令。

橫山一帶的諸羌部落分散,彼此之間也是互不買賬,但是一旦有外部勢力進入,這些人又能連成一團排外。

現在張冉就來到了橫山一帶,這一路來大型戰鬥就沒有發生過,少有的幾次小規模衝突都是和一路的堡寨發生的,都是順勢而下,收編入龍城勢力範圍之中。

張冉特意帶來的羊三這一下起作用了,張冉將各個堡寨派出來的兵丁(作用類似於投名狀)單獨編成一營,讓羊三幾人率領,一邊用新軍法約束行軍,一邊進行整訓。他們負責押送各個堡寨獻出的軍糧。其實張冉的戒指中也儲存了大批糧草,但是不到關鍵時候,張冉是不會動用的。那些糧草還是在南方溜達的時候在南陽收集的,費了張冉老鼻子的勁。

戒指確實很好用,但是大宗的物件一樣需要同等的勞力來搬運,那可不是什麼神念一動,物資、東西就自動進出,收進去的東西得張冉親手放進去,利用強大的神識將物資擺放好,一趟弄下來,不僅是體力,神念也是疲累得很!

張冉在這裏打著河西,河湟地區的主意,趙炅那邊卻是也在打著南唐的主意。趙炅去年一年中屢次想朝南唐下手,但是契丹遼國不依不饒的報複性南侵一年中幾乎沒有消停,*使趙炅全力應付河北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