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精神煥發的梁鑄一進府衙大門,就看待來來往往的屬下們全都用崇拜的目光和自己打招呼,驚訝的梁鑄略一思索就知道其中原委:定是那首《水調歌頭》惹的禍!
走進自己的公事房,梁鑄十分意外地發現,二十一歲的助手董允正對著窗外的玉蘭樹搖頭晃腦地念詩,聲調抑揚頓挫顯得極為陶醉:“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哭笑不得的梁鑄幾步上前給了董允腦袋一個巴掌,一麵坐下一麵沒好氣地問道:“昨夜的酒沒醒啊?”
董允轉過身來,正正高冠滿臉喜悅地對梁鑄說道:“主公,昨夜那首《水調歌頭》震驚了滿樓所有才子佳人,結果酒樓掌櫃不得不緊急前往迎客堂分號,調來三大車美酒方才堪堪夠用。屬下想,恐怕此詩詞連同昨夜盛會之趣聞此時已經傳遍整個成都了!”
梁鑄頭也不抬寫著公文,留待墨跡稍幹就裝進信封交給董允:“瞧你這副酸樣,不知道我家芍藥看上你哪一點?”
董允接過信函一愣,隨即整個人滿臉通紅地站在梁鑄麵前不知所措,梁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良久才吩咐道:“去吧,把信函交給張任將軍。另外把禮部、學部、禮部的幾位大人給我請來。”
董允看到梁鑄的神色恍然大悟,頓時高興得手腳無措,轉了兩圈才找到門口歪歪倒倒地快步離去,讓看到如此奇觀的梁鑄目瞪口呆之後感到大開眼界,關起門一直笑到靠著門背蹲下為止。
半個時辰後,常播、楊盛、何宗等部令和張任、韓離、王煥等軍部主官陸續到來,梁鑄示意大家坐下之後隨即將如何處理梅村事件一事征求大家的意見。經過一番交流,結果大多數人的意見趨向一致,那就是向世人揭露事件的真相,聲討東吳的陰謀,並要求東吳立即作出解釋賠償損失,否則斷絕與東吳的一切來往,並考慮進一步報複的措施。
梁鑄一邊聽一邊點頭,看到自己年輕的弟子楊盛一直低頭沉思沒有表態,心中暗暗稱讚,於是特意點楊盛的名征求意見:“伯興,你的意見如何?”
楊盛拱手致禮後不慌不忙地分析道:“盛認為各位前輩的意見非常有理,隻是盛還有一點顧慮:如果我益州因此與東吳交惡,得益的隻會是曹營而不是我益州!再者,如今東吳財政一貧如洗,除了土地之外拿什麼來賠償?雖然我方盡可強行扣壓尚未交付東吳的一半物資,但如此一來東吳是否會再次鋌而走險狠下心來真正歸附曹營?但是如果不索賠,我益州利益又深受損害無法向眾將士交代,盛想不出一個妥善的對策,因此不敢妄言。”
楊盛的話引起了大家的深思,韓離看了一眼周圍各部的主官就知道梁鑄已有腹案,於是向梁鑄虛心請教:“主公有何良策敬請賜教。”
梁鑄微微一笑,讚許地向楊盛點點頭說道:“伯興的分析很有道理,也都說道了關鍵之處,咱們不能把孫權逼急了,相反還隻能裝作不知其中原因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