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疑問最重要。答案得自己去尋找,自己回答自己,回聲在心靈中間久久盤旋,激勵著自己。人生正是在疑問的解答中被一次次推向高潮,達於高超境界,使你得到完善。
認識你自己,就是要找到人的生活本質,也就是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認識到為什麼活著?為誰活著?我們到底想要追求什麼?怎樣才能不迷失自己?你就能找到一條拯救自己的道路。人是最複雜的動物,這種複雜性就表現在人不僅要活著,還要追問活著的目的和意義。很多人不了解自己,始終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目的和意義,活得不快樂,活得不成功,所以抱恨離開人世。
人的命運是什麼?誰來決定我們的命運?我認為,命運就是每個生命實現自己生命潛能的過程,也就是自我實現的過程。認識你自己,就是認識自己實現的目的,也就是你這個生命的內在價值,認識你最大的潛能是什麼,怎樣發揮你自己的生命潛能,從而實現生命的價值。人生在世,為什麼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光照千古,有人遺臭萬年;有人快樂,有人悲傷,關鍵在於對自己生命的認識,在於對自我的突破和實現。
每個人都有對手。
戰爭年代不用說了,和平年代也一樣:一個人在學生時代有學習對手,走到社會上有競爭對手。
不管你做什麼工作,從政或是經商——你總是會發現有人在和你競爭一個職稱,一個頭銜,一個崗位,一份工作,或一份合同。
你無時無刻不在麵對著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對手的挑戰——結果要麼你輸了,對手贏了;要麼你贏了,而對手輸了。當然也可能出現雙輸或雙贏的局麵,不過這種機會很少。
每個人都需要對手。
很多人害怕有競爭對手,總是一廂情願地幻想無人和他競爭的局麵,最好所有人都是朋友,不是對手。
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沒有對手,人類不可能進步;沒有對手,個人也不可能進步。優秀的人才總是在和無數對手競爭的過程中脫穎而出,而不是一個人寂寞地攀登成功的頂峰。失去了對手的刺激,同時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關於對手的選擇,一般人總是把矛頭指向別人,卻忽略了自己。事實上,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對手。
拉美著名思想家阿斯圖裏亞斯說過:
“把矛頭指向別人,是理所當然;把矛頭朝向自己,就需要一點勇氣和毅力了。”
美國開國三傑之中年齡最大、成就也最大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是一個多麵手,他既是一個企業家、科學家、發現家、作家,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可以說,本傑明·富蘭克林是所有美國人心目中的偶象和楷模。
有人想從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成功經驗中探求一點什麼,所以問他:
“富蘭克林先生,你每天都在做些什麼?”
富蘭克林答道:“我每天都在跟自己作戰。”
“那你戰勝自己了嗎?”
“是的,我暫時戰勝自己了,可是明天他又會起來反叛,所以到了明天我還得跟自己作戰。我樂此而不疲。”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話發人深剩
與此類似的話,美國開國三傑的另一位、同時也是最年輕的一位托馬斯·傑斐遜也說過:“人生是一場戰爭,跟自己作戰是其中一個最關鍵、也是最難打的戰役。”
一個人跟自己作戰有三個可能的結果:
一是不戰而勝。
二是戰而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