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追求十全十美(1 / 2)

生活不可能像我們期待的那樣完美無缺,它有苦有樂,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和控製自己。對於已經失去的,不必斤斤計較,過分追悔,逝者不複來,眼淚和歎息不會感動上帝,也不會使人生增值,唯一可做的是接受現實,勇敢、樂觀地迎接新的生活。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月亮圓缺轉換,明暗輪回,這是自然規律,不可更移。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看看那些貴族們、富翁們,他們腰纏萬貫,財大氣粗,出則車馬,入則紅羅,他們過得瀟灑嗎?也未見得。《紅樓夢》裏的王熙鳳說:“大有大的難處!”難處盡在不言之中。《紅樓夢》裏的賈家、王家、薛家、史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朝聖旨下,四大家族似大廈傾。昔日的公子哥兒賈寶玉淪落為街頭乞丐。所以說,貴族們、富翁們的人生也是不完滿的。

再說平頭百姓,日子更難過了。在舊社會,平頭百姓們交糧納稅以後所剩無幾,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一到災年荒年,賣兒鬻女,慘不忍睹。即使是現在的老百姓們,日子是比以前好過了,但不如意事也太多太多。小孩上學遠了,孩子考不上大學了,家屬下崗了,皮夾子被小偷摸走了,買到假冒偽劣產品了,被小販宰了—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誰能說我們的人生是完滿的呢?因此說,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不完滿才是人生,這實在是一句平凡的真理。誰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真諦,誰就能從中受到益處。

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上,有一天,來了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傷殘軍人,他一跛一跛地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小鎮居民帶著同情的口吻說:“可憐的人,難道他要向上帝請求再有一條腿嗎?”這句話被傷殘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請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請求他幫助我,教我沒有一條腿後該如何過日子。”

在生活的漫長歲月中,每個人都會麵臨無數次的選擇,這些選擇可能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無盡的煩惱和難題,使我們不斷地失去一些我們不想失去的東西,但同樣是這些選擇卻又讓我們在不斷地獲得,我們失去的,也許永遠無法補償,但是我們得到的卻是別人無法體會到的、獨特的人生。因此麵對得與失、成與敗,要坦然待之,凡事重要的是過程,對結果要順其自然,不必斤斤計較,耿耿於懷。那位肢體傷殘的軍人經受著苦難,可是苦難並沒有壓垮他,反而使他體味到生命的豐富內涵,他坦然接受了殘酷的現實,並勇敢地去正視它。就是這種達觀的生活讓這位肢體傷殘的軍人有著新的希望。

人世間,凡事都是失之東隅,必然收之桑榆,隻是你可能一味地盯著失,而對得並未意識到罷了。比如,夫妻離婚了,在失去婚姻的同時,也得到了追求良緣的機會;親密愛人移情別戀,在失去戀情的同時,也應該慶幸現在的及早分手,避免了浪費今後太多的時光;失意於錢賺得少,卻可得意於不用為了儲蓄投資而煩心。這不也正昭示著“陰”與“晴”的真理嗎?

糊塗一下,益壽延年會隨遇而安的人眼光遠大、胸懷寬闊,把世間的一切變化都看得很平常、很坦然。這樣的老年人心理必然平衡,平時笑口常開,自然健康長壽,生活愉快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一些非原則性的不中聽的話或看不慣的事,可以裝作沒聽見、沒看見或是隨聽、隨看、隨忘,做到“三緘其口”。這種“小事糊塗”的做法,不僅是處世的一種態度,亦是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如果一個人遇事總是過分計較,一味地追究到底,硬要討個“說法”,那麼煩惱和憂愁便會先於“說法”而來,反而不利於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