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小糊塗中提煉大智慧(1 / 1)

糊塗其實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人不是神,誰又能完全駕馭這個世界?所以,人是有局限的,因而人在某些場合就必須放棄自己的明白,順其自然,裝裝糊塗。提起“糊塗”兩字,你是否想到了鄭板橋的一句名言:“難得糊塗”。短短四字言簡意賅,但它卻道出了糊塗生活的大智慧。

聰明人總愛裝糊塗,因為糊塗能夠體現智慧。有很多場合,常常會出現意外事件,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就會發生難以承受的後果。這時不妨糊塗一下,順水推舟或許就能挽回看似無法挽回的局麵。

糊塗不是無智,相反它是人類隱藏著的智慧。糊塗不是無能,相反它是人類一種未曾被啟動的潛能。做人要學會糊塗,鄭板橋曾道,難得糊塗。但難得糊塗的鄭板橋,其實是個明白人。他看破官場的腐敗肮髒,辭官回鄉,寫詩作畫為生,瀟灑人生,以怪馳名。能看破,但就是不說出來或做出來,這是一種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智慧。

我國清代的大學者紀曉嵐見多識廣,機敏善辯,尤其是他那“鐵嘴”一張,無人能對。相傳紀曉嵐在編《四庫全書》時,由於天氣炎熱,紀曉嵐就光著上身,盤了辮子,伏案觀書,湊巧,這時乾隆皇帝步入編書館,紀曉嵐知道這樣見皇上乃大不敬,可是再穿衣服已經來不及了,於是趕忙躲到了桌子下麵,用帷幕遮住身子。乾隆假裝沒看到他,吩咐大家不必拘禮,各自繼續工作,自己則坐在紀曉嵐的位子上,一聲不吭。

紀曉嵐在桌子下麵躲了許久,此時汗流浹背,很是難受,見外麵沒有了什麼聲響,就把帷幕掀開一角,問道:“老頭子走了麼?”抬頭一看,乾隆正瞪著他,嚴肅地說道:“紀曉嵐不得無禮。”這一下,紀曉嵐嚇得兩腿發軟,連忙從桌子底下爬了出來,磕頭請罪:“微臣該死!”乾隆道:“別的尚可原諒,稱我‘老頭子’可原諒不得。這‘老頭子’你言之有說即生,言之無說即死。”

旁人聽了都替紀曉嵐捏了一把冷汗。紀曉嵐站起來,略略思索,不慌不忙,微笑著答道:“有,有,有!且聽我說,皇帝人稱萬歲,此謂之‘老’;皇帝乃兆民之首,此稱為‘頭’;皇帝即是天子,這就是‘子’,故皇帝被人稱為‘老頭子’。”乾隆聽罷,笑道:“好!好!好!你真可謂淳於髡再生,曹子建轉世,朕恕你無罪。”

紀曉嵐將計就計,利用自己的學識和機智不但挽回了局麵,而且還博得了乾隆皇帝的喜悅。此乃真正糊塗中所蘊含的大智慧。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危險,隻要你保持鎮定,控製好情緒,糊塗麵對,就有可能化險為夷。這裏再給大家講一個有關張作霖裝糊塗的故事。

張作霖是民國時期的大軍閥,但他強烈主張抵禦日本侵略,這一點深得人心。

有一次張作霖出席名流集會。席間,有幾位日本浪人突然聲稱,久聞張大帥文武雙全,請即席賞幅字畫。張作霖明知這是故意刁難,但在大庭廣眾之下,“盛情”難卻,就滿口答應,吩咐筆墨侍候。他瀟灑地踱到桌案前,在滿幅宣紙上,大筆一揮寫就了一個“虎”字,然後得意地寫上落款“張作霖手黑”,鈐上朱印,躊躇滿誌地擲筆而起。那幾個日本浪人麵對題字,一時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麵麵相覷。

機敏的隨侍秘書一眼發現了紕漏,“手墨”怎麼成了“手黑”?他連忙貼近張作霖身邊低語道:“大帥,您寫的墨”字下麵少了個‘土’,‘手墨’變成了‘手黑’。張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怎麼把“墨”字寫成“黑”了。如果當眾更正,豈不大丟麵子?

張作霖眉梢一動,故意裝糊塗地嗬斥秘書道:“我還不曉得這‘墨’字下麵有個‘土’?因為這是日本人索要的東西,就是不能帶‘土’。這就叫做‘寸土不讓’嘛!”語音剛落,滿堂喝彩。那幾個日本浪人這才領悟到張作霖不好惹,他們越想越沒趣,隻好悻悻退場了。

糊塗是一種大智慧,是一種能給自己一個假麵,又不怕丟失自己的藝術。張作霖在自己寫錯字的情況下,並沒有亂了陣腳,而是將錯就錯,巧妙地暗示大家他把“墨”寫成“黑”,不是因為自己不會寫,而是因為對於日本的侵略寸土不讓。這樣一來,本來已經出錯的張作霖揣著明白裝糊塗,不但避免了尷尬,反而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