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執行的48字真經(1 / 2)

有這麼一個故事,講的是在一個周邊美景如畫的房間裏,牆上裝有三麵鏡子:

第一麵鏡子,表麵凹凸不平,且有汙點,看起來很髒;

第二麵鏡子,潔淨精巧並裝有美麗雕刻的鏡框;

第三麵鏡子,既沒有鏡框也沒有裝飾,隻是一麵潔淨的鏡子。

當麵對第一麵鏡子時,我們看到了什麼?回答是:“一麵不幹淨的鏡子。”

第二麵鏡子呢?回答是:“看到了一麵美麗的鏡子。”

第三麵鏡子呢?回答是:“看到一片美麗的景色。”

我覺得這個故事講出了執行的真諦:真正的執行就應該如這第三麵鏡子——人們看到的是結果:

執行的難度也正在這兒,在所有的組織活動中,人的本性始終繞不過一個永恒的坎兒:以自我為中心。因為每個人都在試圖照出美麗景色的同時,告訴別人“這是我照出的,而不是別人照出的”。

可一旦“以自我為中心”,客戶價值,或者說結果就可能會被放置到第二位或第三位了。

(第一節 執行的48字真經:把簡單的道理執行透)

十多年前,我在摩托羅拉工作,當年的摩托羅拉何等威風,但不久便被諾基亞拉下馬。諾基亞威風了好一陣,但不久被蘋果遠遠拋在後麵。當年同樣風光無限的索尼,在2010年的財報中,報虧32億美元,創下自1995以來16年中的最大虧損。

德魯克說,CEO犯的最大錯誤,是把內部管理當成最主要的工作,CEO真正的戰場是客戶,不是管理。

大部分公司執行之所以失敗,在於忘記了公司管理的目的是客戶,管理是為客戶而存在的,要目光向外,很多公司卻把重點放在內部相互折騰:

第一,在公司層麵、部門層麵以及員工層麵,各個層麵都在以自我為中心,忘記了真正給我們發工資的並不是公司,而是客戶。

第二,分不清戰略與執行的區別,在執行的時候,過多考慮非執行層麵的問題。比如,已經在執行了,還在想是不是應當做。在執行層麵,一旦定下來,哪怕是錯的,也要去做。

執行的邏輯其實很簡單,所有的執行隻做一件事,那就是客戶價值,凡是把事情搞複雜的,注定不可執行。

下麵是我總結的執行48字真經:

48字真經是什麼意思?

這8個字強調的顯然不是個人的“聰明”或“才智”,而是認真。這意味著,大凡有執行能力的公司,文化必定是單一的,而大凡平庸的公司,卻有各色各樣的“上司文化”“部門文化”。

在執行的時候,要將客戶利益和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將“自我”隱藏在程序與流程之後,圍繞目標培養員工的職業化精神,由此,才能保證執行的效果。

對已經決定了的任何事,信心是第一位的,對風險的估計應當是在決策前,一旦決定了,還要討論成敗就是借口。

我們在執行中常常有這種現象,曾經認為得不到100分就放棄了,結果卻是0分,若幹成功經驗和挫折告訴我們: 0.1>0!

責任是通過對行動結果的獎罰建立起來的,在大多數情況下,要建立一種對事不對人的執行文化,重要的不是去討論失敗理由,而是針對結果建立起責任與權利對稱的機製。

(第二節 執行陷阱:中國足球毀於聰明,中國企業毀於什麼)

在中國,愛好足球的人,內心深處一定都有一個大問號,有13億人的中國,這球怎麼就總是踢不好呢?

韓國才多大,才有多少人?可是堂堂中國足球就總是“恐韓”,逢韓國必輸。過去我們總在想,可能是因為窮,沒錢養球隊,因此沒有好的球員。可現在有錢了照樣不行,總不能再說是錢的問題了吧?

讓我們欣慰一點的是,2002年國足進了一次世界杯,總算讓喜愛中國足球的人感到一絲欣慰。由此,我們也就萬分好奇地想搞清一個問題:這個洋教練米盧到底有什麼高招,能夠把如此不成器的中國隊送進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