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華燈初上,車水馬龍,這座城市似乎永遠不會疲倦。
「鄒明,看來我們需要去一趟陳家,找陳小寧的家人了解一下情況了。」
陳家的大別墅位於橫江市城西橫江中間的一個沙洲島上,這座島嶼因其形狀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灣”,島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與市中心的喧囂隔絕,宛如世外桃源。當然,能住在這裏的人,非富即貴,是橫江市名副其實的「富人區」。島上有50多幢獨棟別墅,居住的都是橫江上流社會的人物,風景獨佳。陳小寧生前和陳客生同住,家中還有三個傭人。陳小安和鞠衛果住在沙洲島遠一端的一幢別墅。
陳客生的別墅占據了島上最好的位置,三層高的歐式建築,紅瓦白牆,雕梁畫棟,盡顯奢華氣派。
此時,夜幕降臨,別墅內燈火通明。
陳客生坐在書房裏,眉頭緊鎖,一言不發,似乎早就沒了靈魂。。
自從女兒去世後,他就一直把自己關在這裏,誰也不見,整個人仿佛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陳客生回想著自己這一生
1960年,陳客生出生在一個名叫陳家村的小村莊裏,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祖上世代務農,也沒出過什麼文化人。陳客生出生的那天,母親正好幹完農活回家,走到村邊一戶人家門口,羊水就破了,在外地來做客的好心人的幫助下,陳客生就這樣出生了。因為是客人接生的,所以取名陳客生。
陳客生回想著自己這一生,從自己出生開始,好像就與眾不同。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祖上世代務農,也沒出過什麼文化人。可偏偏他自己不認命,從小就有著遠大的抱負,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成為人上人。
陳客生出生在1960年,那是個動蕩的年代,三年自然災害剛過,物資極度匱乏,能吃飽飯都是奢望,更別提什麼營養了,所以陳客生從小就身形瘦小,營養不良,麵黃肌瘦。雖然家裏窮,但陳客生學習刻苦,成績優異,是村裏為數不多能考上高中的學生。
高中畢業後,陳客生懷著滿腔熱血,報名參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部隊戰士。在新兵連,陳客生憑借著過人的身體素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很快就在眾多新兵中脫穎而出,被分配到了陸軍H軍K師師部直屬偵察連,成為了八班的一名偵察兵。
陳客生把部隊當成自己的家,熱愛軍營和部隊,接受了更加嚴格的訓練,無論是射擊、格鬥、爆破,還是偵察、偽裝、潛伏,他都刻苦訓練,力求做到最好。他過人的軍事素質和勇敢頑強的戰鬥作風,也得到了領導和戰友們的一致認可。
1984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後越方又在邊境挑釁,局部戰鬥打響,陳客生隨部隊開赴L山前線。在戰場上,陳客生經曆了血與火的考驗,也展現出了他作為一名偵察兵的過人膽識和智慧。
在一次執行任務中,陳客生所在的八班奉命深入敵後,偵察敵方炮兵陣地位置。他們八班一共12個人,個個都是尖兵強將,平時訓練刻苦,軍事素質過硬,是名副其實的「一把尖刀」。當時的班長在戰鬥中負傷,代理班長陳客生帶領著10名戰友,在茂密的叢林中穿梭,小心謹慎地躲避著敵人的巡邏隊,艱難地向著目標區域前進。
經過幾天幾夜的潛伏,他們終於摸到了敵方炮兵陣地的附近,並成功地偵察到了敵方炮兵陣地的具體位置。正當他們準備撤離的時候,卻被敵軍發現了蹤跡,一個連的敵軍蜂擁而來,雙方隨即展開激烈的交火。
敵眾我寡,戰友們一個個倒在了血泊之中,陳客生強忍著悲痛,冷靜地指揮著剩下的戰友們突圍。在突圍過程中,為了掩護戰友撤退,陳客生毅然決然地留下來斷後,用機槍壓製敵軍的火力,直到打光了最後一顆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