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認識自己,認識友誼(1 / 3)

友誼,是人生最珍貴的感情之一,古今中外無數詩人寫出了無數優美的詩句去讚美和歌頌它,我們也徜徉其中,感受著它的魅力。但是,你知道怎樣才能獲得真正屬於你的友誼嗎?

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不僅是作戰的策略,也是人際交往的藝術。在與人交往之前,首先要認識自己屬於什麼性格的人。隻有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會適於什麼樣的交往方式,才能樹立充分的交往信心。所以,我們首先從了解自己開始,去逐層揭開友誼的神秘麵紗,探索有關友誼的“秘密”,做一個厲害的交友達人!

我了解自己嗎?

心理小故事

小毛驢和小猴共同生活在一個主人家。一天,小猴玩得起興,就爬到了主人家的房頂上,上蹦下跳的,主人一個勁兒地誇小猴靈巧。為了得到主人的誇獎,小毛驢也爬上了房頂,費了很大勁兒,卻把主人的瓦給踩壞了。主人大聲嗬斥趕它下來,並打了它一頓。小毛驢感到很委屈:“為什麼小猴能上房頂,還能得到誇獎,而我卻不能呢?”

小毛驢的問題出在哪裏呢?其實就是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的緣故。

心理密語

“我自己是什麼樣,我還不了解?”這是許多人的口頭禪。其實,許多人對自己還真是一知半解。“我的優點和特長是什麼?我的缺點和不足是什麼?我的身體、心態、思維、反應、承受能力、人際關係、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怎麼樣?能打多少分?”當對自己還不夠了解的時候,很容易在與同學交往中迷失方向,比如本來自己性格內向,不需要太多的交往,交往太多反而讓自己不自在,可是看到班上活潑的同學總是三個一群兩個一夥的每天在一起玩又非常羨慕,於是苦惱不已,認為自己不會交往、缺乏技巧。其實,了解了自己的特點,根據自己的特點去交友才能交到最適合自己的朋友。

認識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最熟悉的是自己,最陌生的也莫過於自己;最親近的是自己,最疏遠的也莫過於自己。根據調查,90%的人其實都不了解自己。我們可能因為外在的誘惑太大,忽視了內心的感受,慢慢地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可能因為不善於洞察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深層意願,因而不知道自己是誰。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有三樣東西是極端堅硬的,鋼鐵、鑽石以及認識自己。”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也說過:“把認識自己作為自己的任務,這是世界上最困難的課程。”宋代詩人蘇東坡寫有著名詩句“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從某種意義上講,認識自己往往比認識客觀現實更為困難。

認識自己,在心理學上叫做自我知覺,是指人們對自己的需要、動機、態度、情感等心理狀態以及人格特點的感知和判斷。它可以是有關自己的一套觀念,也可以隻是有關自身認識的一些直覺。但不論是觀念還是直覺,都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準確的自我知覺,有助於個體的社會調適和心理、行為素質的良好發展。

生活中,沒有哪件事可以繞過認識自我。身高1米5的人不會給自己買特大號的衣服。可是,在我們身邊,由於不了解自己的體型、膚色、氣質,盲目追流行亂穿衣的人卻不在少數;一聽到別人說自己胖就拚命減肥,不惜冒著得厭食症的風險,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與人相處也離不開自我知覺,親友、同學、同事、師生、上下級,每個人在不同人的麵前都有不同的身份。要求陌生人像朋友一樣理解自己,要求老師為自己開小灶走後門,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碰釘子。不懂得按照基本的社會角色規範行事,就可能給自己製造麻煩。你信不信,如果一個人缺乏自我知覺,連盤子都端不好。假設有一個聰明人,因為各種原因,眼下不得不靠端盤子為生。如果他隻看到了自己聰明的一麵,天天抱怨社會不公,感歎自己大材小用,他怎麼可能端好盤子?而這種隻會怨天尤人,不能腳踏實地的工作狀態,又怎麼可能走出困境?相反,那些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裏來,將往何處的人,不論因何種原因,淪落到何種地步,最終都會以腳踏實地的頑強努力,為自己贏取光明的未來。

我們每個人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特別容易受到外界客觀因素的幹擾與蒙蔽,從而導致對自我認識的偏差和誤解。如果我們不正確地認識自己、分析自己、評價自己,很容易陷入別人的評價當中,為別人而生活,那樣會活得很累。

心靈鑰匙

心理學上自我有三個層次:現實自我、鏡中自我和理想自我。現實自我就是個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對自己當前總體實際情況的基本看法;鏡中自我也叫做他人自我,是個體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他人對自己的基本看法;理想自我是指個體想要達到的比較完美的形象。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三個“我”是協調和諧的。當一個人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我”沒有太大的差距,個人理想也沒有脫離現實,就是一個自我形象明確而且健康的人。但當三個“我”不協調時,我們就該問自己:“別人為何不了解我?我是否不能表裏一致?”

有這樣一個女生,在同學看來,她多才多藝,成績又好,長得還很漂亮,氣質高雅,從頭到腳無可挑剔。但她卻很自卑,原因是她有一顆牙齒長得不好看,那顆牙是左邊上牙的第六顆。其實,要不是她告訴別人,是沒有任何人會看到這顆牙的。可是她覺得自己大笑的時候,會露出這顆牙。所以,她很少快樂地大笑。人家都以為是她孤傲,看不起人,都知趣地遠離她,她也沒有親密的好朋友。

所以,我們在認識自我方麵還是經常出差錯的。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自己呢?如何克服認識自我過程中的不良心理呢?

自卑感是對自己不滿、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屢屢受挫的結果。這類人自我認識不客觀,往往隻看到自我的缺點而忽略了自我的長處,不喜歡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否定、抱怨、指責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價值,或誇大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什麼都不如他人,處處低人一等,喪失信心。

自卑的人總是習慣於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結果越比越覺得不如別人,形成自卑的心理。內心的自卑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是不利的。因而,如果你發現自己有自卑的心理,就要用理性的態度堅決把它鏟除掉。事實上,自卑隻是一種徒然的自我折磨,它不會給人以激勵,不會給人以力量,反而會摧殘人的身心,盜走人的骨氣。容忍它的存在實在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英國心理學家克列爾·拉依涅爾提出的十條增強自信心的規則,同學們不妨一試。

第一條規則:每天照鏡三遍。清晨走出家門之前,對著鏡子修飾儀表,整理著裝,務必使自己的外表處於最佳狀態。午飯後,再照一遍鏡子,修飾一下自己,保持整潔。晚上就寢前洗臉時再照照鏡子。消除對自己儀表的不必要的擔心,更有利於你將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學習上。

第二條規則:不要總想著自己的身體缺陷。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身體缺陷,完美無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對自身的缺陷不要念念不忘。其實,人們往往並沒有那麼在意你的缺陷。隻要少想,自我感覺就會更好。

第三條規則:你感覺明顯的事情,其他人不一定注意得到。當你在眾人麵前講話感到麵紅耳赤時,你的聽眾可能隻是看到你兩腮紅潤,令人愉快而已。事實上你的窘態並沒有那麼容易被其他人發現。

第四條規則:不要過多地指責別人。如果你常在心裏指責別人,這種毛病就可能成為習慣。應逐漸地克服這種缺點,總愛批評別人的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第五條規則:多數人喜歡的是聽眾。因此,當別人講話時,你不要急於用機智幽默的插話來博得別人對你的好感。你隻要認真地傾聽別人的講話,他們就一定會喜歡你。

第六條規則:為人坦誠,不要不懂裝懂。對不懂的東西坦白地承認,這不僅不會損害你的形象,還會給人以誠實可信的感覺;對別人的魅力和取得的成就要勇於承認,並致以欽佩和讚賞。

第七條規則:在自己的身邊找一個患難相助、榮辱與共的朋友。這樣在任何情況下你都不會感到孤獨。

第八條規則:不要用酒精壯膽提神。

第九條規則:請記住,拘謹可能使某些人對你懷有敵意。對於有敵意的人,少講話,雖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卻是唯一的辦法。

第十條規則:一定要避免使自己處於一種不利的環境中。

另外,其他一些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克服自卑,樹立自信。比如嚐試改變自己的形象,穿整潔大方的服裝,講話爽快,走路昂首闊步;經常說一些讓自己增強自信心的話。比如:“你真聰明”、“你一定行”之類的積極語言,鼓舞自己的鬥誌等。

有些人習慣放大自己的長處,縮小他人的長處,跟別人交往的時候往往不自覺地就會覺得“我的東西好,你的不好”、“這事兒我行,你肯定不行”。自大的人還容易產生盲目樂觀情緒,自以為是,不易處理好人際關係;易驕傲,常對自己提出過高要求,承擔無法完成的任務、義務而導致失敗。

青少年時期還處在對自我認知不夠清晰的階段,世界觀、價值觀等都正在形成和發展中,這一過程如果一直處在自負自大的心理狀態,容易錯失大好時光,浪費青春。所以,有自知之明就要學會看到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需要不斷完善,並能夠看到他人的長處,欣賞他人的獨特性,試著多與他人交往,以開放的心態尊重和認真對待來自他人的反饋意見。

自私和自我中心表現為凡事從自我出發,隻關心自己,遇事先替自己打算,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盛氣淩人,好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別人。這樣的人不易贏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際關係不和諧,易遭挫折。

想一想,你是否願意和一個自私的人成為好朋友呢?

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既重視自己也不貶抑他人,自覺地把自己和他人、集體結合起來,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評估自己,多設身處地地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尊重他人感受、關心他人。

認識到了自己並不像自己認為的那樣處處低人一等,但也不像自己自我感覺的那樣良好,自己是一個既有缺點又有長處的人,無論缺點還是優點都是自己的一部分。特別是對於不足的方麵,要學會接納它們。有些人對自己一直持過高的要求,期望自己完美無缺,卻不顧自己的實際狀況。這種高要求也許來自於父母的期望,也許來自於老師和同伴的壓力。他們對自己“不完美”的地方過分看重,總對自己不滿意,時間久了嚴重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和自信,繼而發展成為自卑。

首先要認識到人不能十全十美,一個人應該接納自己並肯定自己的價值,不自以為是也不妄自菲薄。其次要有正麵的榜樣,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評價自己。再次學會製訂合理的目標,把目標鎖定在能力範圍內。還要學著承認自己的局限性,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欣賞自己的獨特性。下麵這些小貼士可以幫助我們養成接納自我的習慣:

(1)不要給自己貼上消極的標簽,如我笨、我無能。

(2)不要將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作比較。記住你是獨特的,並且學會欣賞這種獨特。

(3)人人都有他人所不知的問題和弱點,即使最自信的人,也有感到不安全的方麵。

(4)與處世積極、喜歡與你同行並享受人生的朋友交往。

(5)笑口常開,培養幽默的性格。

趣味小測驗

測一測:你的自信在哪裏?

在一個房間裏你會在牆上掛什麼?

A.畫 B.照片 C.年曆月曆 D.掛鍾選擇A 你是重視情調的人,親情與友情深深包圍著你。你最大的自信,來自於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過一個有品位的人生,才能凸顯你的能力。但是生活一旦被人際關係困擾,常使你受嚴重打擊,因為在感情的世界裏,你是理想主義者。

選擇B 你的自信來自於別人對你的肯定。你認為要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維護自尊,衣著非常重要。別人對你投射讚賞的眼光,會使你充滿自信,當然良好的家庭背景、高學曆等等,也是你所重視的,因此你是比較傳統守舊,卻又追求時尚流行的人。

選擇C 你有很多雄心壯誌,深具野心要完成許多工作,因為自信來自於能力表現,是苦幹型的人。為達到速效,使行為舉止不修邊幅,看來有些粗魯,十分衝動。因為你太過於實際而不懂掩飾野心,常使人認為你是貪心、勢利又無趣的人。

選擇D 你的自信來自於工作效率,花許多心思計劃和安排,因此當你采取行動時,已有相當成熟的計劃。你是很好的策略型人物,尤其對重要事件,從來都不馬虎。小心你熱衷工作的程度,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可能,別太過勞心。

這是真正的友誼嗎

心情日記

這點小忙,不幫就絕交!

小北和小賽是同桌,關係原本一直很好,但是最近鬧了點不愉快。

新學期競選班委的時候,小北成功當選了文藝委員。最近全年級要舉行英語情景劇比賽,班裏的排練活動由小北總體負責。經過班上民主投票,演員都已經確定下來,進入了緊張的排練階段。情景劇的男主角正好是小賽很有好感的男生。於是,每天放學後小賽便留下來看小北組織同學們排練。

可是小賽覺得光看看一點兒都不過癮。一天排練完後,她便對小北說:“小北,我想當女主角,你把楠楠換下來,讓我上唄?”小北臉上露出了尷尬的神色。一來她知道小賽無論是英語還是演技都沒有楠楠好,二來楠楠是班裏民主投票選出來的女主角,不能說換就換呀。

“這樣不好吧!”

“怎麼不好?哪裏不行?你是文藝委員,你說了算!我是你朋友,這點忙你都不幫?”

“楠楠演得很好,沒有理由隨便換啊。”

“你隨便挑點她的毛病不就完了。”

“不行,這……”

“哎呀,你這人怎麼這樣!這點小忙都不肯幫,虧我還把你當成好朋友!你這樣的朋友有什麼用啊?你仔細考慮考慮吧!這忙呢,你幫,咱們還是朋友;不幫呢,我們就絕交好了。”

去還是不去?

小安學習成績不是很好,自己感覺在班上抬不起頭來,同學們都很瞧不起他,也沒人跟他玩。於是,孤獨的他跑到網吧去上網,很快便迷上了網絡遊戲。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裏,他一路過關斬將、降妖除魔,是個威望很高的英雄。但是網絡遊戲升級買裝備需要很多錢,每周家裏給他的零用錢很快就開始入不敷出了。

有一次,他在網吧結識了一個一起玩遊戲的朋友小樂。小樂看小安為了上網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便把自己的麵包給小安吃。饑腸轆轆的小安吃著麵包心想能認識小樂這個朋友真好。後來小樂答應小安幫助他“找活幹”掙錢,誰知小樂把小安帶到了火車站,讓他趁著人們買票或排隊進站的時候,去偷別人的錢包。小樂拍拍他的肩膀說:“可別忘了咱是朋友,哥們兒,快給我上!”

小安犯難了。他本來就沒有什麼朋友,班上的同學都瞧不起他。現在難得小樂把他當朋友,在他最餓的時候給他麵包吃,還帶他出去掙錢,這份情誼說什麼也不能忘。可是小安轉念又想:這可是違法的事兒,哪兒能幹啊。

總管著我,算什麼朋友

場景一

“李迪,把你作業給我抄。”

“不給。抄別人的作業你學不到知識啊。”

場景二

“李迪,我困了,先睡會兒,老師來了叫我啊。”

“上課不準睡,課堂40分鍾那麼寶貴,老師講的都是精華。”

場景三

“李迪,晚自習我出去溜達一會兒,老師問起就說我去廁所了。”

“那你去哪兒?”

“去網吧唄。”

“喂,回來!”

40分鍾後,被老師從網吧拎回教室。

“李迪,你這混蛋!你算什麼朋友,敢告發我!”

心理密語